亲睹汉简真容 窥见千年风云

兰州日报 2019-12-25 02:46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为了一睹悬泉汉简的神秘面容,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副研究员肖从礼为记者展示了数十盒悬泉汉简中的“精品”。它们有的静静地躺在玻璃罩里,有的是单独一支,还有一些是用两道麻绳编联而成的简册。记者发现,大部分汉简的字迹清晰可见,现在读来也能大概领略其中的意思。肖从礼介绍,悬泉置这里的功能主要是“迎来送往”,是官方接待的大型驿站。每当朝廷用兵西部,皇帝的诏书、朝廷的紧急公文以及出征将士的军情急报,也都经过悬泉置传送。所以悬泉汉简的内容主要包括邮置、邮书,诏书与各种官府文书、律、令等司法文书,还有各种簿籍、信札,以及其他关于西域、边塞军事机构、人口、水利建设、自然灾害等记载。让记者意外的是,这些文字不仅有写在木头等制的简牍上,还发现有写在丝绸上的,称为“帛书”。肖从礼说:“帛书比较珍贵,不太常见。这里就有一片中国出现的最早最完整,写在帛书上的私人书信,该信笺长18厘米,宽8厘米,信中除问候语外,写有诉说边塞辛苦的内容和请友人从内地代为买物寄到敦煌等日常小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质地较粗糙,结构也比较松散的麻纸,有的绘有图案,有的写有文字。肖从礼说:“这些看似粗糙的麻纸是跟悬泉汉简一起出土的,当时的麻纸因为质地原因,主要用途并不是用来记载文字的,而是包裹东西。经过考证,这些纸的年代都比东汉早,因此可以说,在蔡伦之前,中国就有了纸,蔡伦不应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而是技术改进者。西汉时期造纸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而蔡伦对造纸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才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这一发现让纸张的发明至少提前了300年之久。”

另外一些被封存在玻璃管中的汉简都是珍宝级别的文物,上面有对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记载的相对完整的意思,隔着玻璃也清晰可见。肖从礼说:“除了汉文史籍如《史记》《汉书》的有限记载外,悬泉汉简还提供了很多了解汉代大宛和康居等国家2000多年前的历史。悬泉汉简记载了西汉与中亚国家的交往,见证了丝绸之路中西文明的交流,如国家的更替和民族迁徙等。有的国家没有文字记录,但是在悬泉汉简中却有对其国家的具体记载,比如从大月氏西迁到贵霜帝国的形成缺乏足够的材料,一直是学界的谜团,而悬泉汉简中关于大月氏的记载正好一定程度地为这段历史提供了证据。”

悬泉汉简还反映了大量汉代政治经济生活细节,改变了很多对历史问题的结论。肖从礼告诉记者,在对遗址文物的整理过程中,专家发现有一块墙皮保存较为完整,长222厘米、宽48厘米,上面书写有一封诏书,题为《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上面有“孟春月令十一条:1.敬授民时日,扬谷咸趋南亩。2.禁止伐木。3.勿摘巢。4.勿杀幼虫。5.勿杀胎。6.勿矢飞鸟。7.勿麑(麛)。8.勿卵。9.勿聚大众。10.勿筑城廓。11.掩骼埋胔……”等字样。

这封诏书是西汉平帝时,太皇太后发布的一项诏文,由安汉公王莽奏请和逐级下达给群众的文书。“文书的主体部分是月令五十条,主要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规定了四季的不同禁忌和须注意的事项,如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猎杀幼小的动物、禁止捕射鸟类、禁止大兴土木等,夏季则禁止焚烧山林等,秋季规定禁止开采金石银矿等,冬季禁止掘地三尺做土活等。两汉时期,战乱频仍,加之自然灾害不断,导致汉帝国生态环境脆弱,这些内容以诏书律令的形式要求全国各地执行,堪称我国最早的一部‘环境保护法’。”肖从礼说。

关于佛教是如何传播到中原的,学界说法不一,而悬泉汉简中发掘出“浮屠简”,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有明确的记载。肖从礼告诉记者:“根据简牍学专家考证,说明大致在公元一世纪后半期,佛教已经传到了敦煌。由此说明,佛教的传播是一个经西域到敦煌、再到中原的过程,而非直接越过敦煌到了内地,这对研究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最早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坐标。悬泉汉简中关于佛教东来和儒家经典等汉文化的西传,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反映。”。

新闻推荐

寻访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以瓷观史 刻石祈风

媒体团被德化瓷的精美工艺吸引有什么能证明时间真的存在过、历史真的发生过?石上刻的字、瓷上留的痕都能证明。12月22日,由...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