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惊艳“侨乡”
海陆共进“陆丝”对话“海丝”
“一带一路”兰州沿闽之行城际交流活动系列报道
【本报泉州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12月21日,海陆共进“陆丝”对话“海丝”——“一带一路”兰州沿闽之行城际交流活动在福建泉州启动。此次活动中,以敦煌舞蹈、西北花儿、牛肉面,以及沧桑静美的沙画表演为代表的兰州黄河文化元素惊艳泉州,让“侨乡”经贸文化旅游界人士大开眼界,拍案叫绝,现场演绎了一把“陆丝”与“海丝”的交流与对话。
南音遇上北调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陆丝”与“海丝”的交流与对话,促进区域经贸文化交流,打造区域化特色旅游名片,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推动城际交流和经贸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当日的活动在经典敦煌舞中拉开帷幕。《梵天》穿越历史时空,尘烟中升起的不仅只是真诚与信仰,更是创造的伟大和神奇,是仁慈无边的吉祥愿景;闽南特色舞蹈与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西北花儿》及《西部放歌》,展现了风格迥异的南音与北调;驰名中外的兰州牛肉面像交响的音符在手指间飞舞,纯香扑鼻,瞬间撩动了人们的味蕾,纷纷竞相品尝;甘肃省著名沙画表演艺术家朱晓玲现场表演的沙画《甘肃真正的千面女郎》,将如意甘肃的人文与沧桑静美展现得惟妙惟肖,让与会嘉宾赞不绝口,掌声雷动,由衷地赞美“一带一路”的壮美。
泉州“点赞”兰州
兰州与泉州,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重镇,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兰州古称“金城”,自古就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泉州古称“刺桐”,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泉州港开出的货船,装载着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前往印度洋沿岸,然后进入波斯湾地区,形成了一条连接亚、非、欧、美的“海上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人素有“爱拼敢赢”的精神和闯荡天下的传统,泉州人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因此,有人概括出泉州有“四个泉州”:一是“本土泉州”,常住人口870万人;二是“海外泉州”,分布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950万人,占福建省60%以上,在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三是“对岸泉州”,44.8%的台湾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四是“异地泉州”,全国各地的异地泉商200多万人,组建异地商会250多家。这种人文现象、人文特质,是泉州长期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是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晋江经验”已成为泉州建设发展的制胜法宝。
对于地处陆上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兰州,泉州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张永宁坦言:“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城市,在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倡议让兰州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是一座有特色、有活力、有魅力、有温度的高端品质之城,辐射中亚、西亚、南亚等区域的国际化开放城市,‘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让城市经济首位度不断提升,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彰显。此次泉州和兰州城际交流活动是一次共商合作、共谋发展之举,必将有力促进彼此之间在经贸、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交流对话让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在活动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来自厦门、泉州等地的企业家了。这些常年以经商为生的企业家们,能够在当地感受兰州文化,了解兰州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让他们心生快意。
福建省甘肃商会常务副会长、中能祥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朝晖说:“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要把甘肃兰州的文化优势发挥出来;(下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特约记者张晓亮通讯员杨霞王鹏飞敦煌市郭家堡镇六号桥村的老党员李存福紧跟新时代的步伐,用自编自说的各种“段子”带...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