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握一握何鄂先生那双手

兰州日报 2019-08-21 01:53 大字

□杨玉珍文\图

三十多年前,大型雕塑《黄河母亲》问世后,便成为兰州标志性的人文景观。1986年落成至今,络绎不绝的游客观光落脚,带动了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重塑了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推动了城市经济腾飞。一件城雕作品,能与城市建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将兰州人的情感凝聚在一起,这一切让人始料不及。

前不久朋友白建培从三亚来兰探亲。创作雕塑作品《黄河母亲》的何鄂先生闻讯后百忙之中安排时间约见。那天接到恩师的电话,一声“小白”,和风细雨,声音依旧,令朋友激动万分,邀我一同前往。我是先生的铁杆粉丝,听到消息当然喜出望外。静候佳音,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握一握先生那双神奇的大手,不平凡的大手。

何鄂雕塑院坐落在雁滩格林小镇。门铃压开,笑容可掬的先生早已站在门口相迎。身着一件淡蓝色的衣服,白色运动鞋,干练整洁,标志性的发型不曾改变。轻声细语,和颜悦色,声音富有磁性。步履轻盈,展示出主人不俗的气质。望着眼前这位老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雕塑大家,“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中国环境艺术奖——最佳范例奖”等诸多奖项得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心里悄悄地感慨,原来这就是一位杰出人物工作和生活的常态,和蔼可亲,一如邻家的老太太。然而言谈举止中蕴藏着超人的智慧和力量,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忙碌的身影中,保持着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满腔热情,慈祥的目光里,寄托着对学生的厚爱和赏识。

二楼的展示厅陈列着先生部分作品。大厅的一角,是多功能视频展播平台。稍稍寒暄后,先生陪我们观看新片《母亲·母亲》。从小女儿张何的视角出发,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母亲从艺之路,娓娓道来。有故事情节,有许多极为珍贵的镜头和历史画面,立意高远,寓意深刻。女儿眼中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母亲,一位将毕生精力献给雕塑事业的母亲,一位值得让世人仰视的母亲,一位杰出的中国女性。

前苏联著名的女雕塑家穆希娜是先生的偶像。其代表作《工农联盟》曾经点燃了先生的激情,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像穆希娜那样优秀的艺术家,让自己的作品成为城市的骄傲。

敦煌十五年的经历,是人生最关键的阶段,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先生告诉我们,那时她临摹敦煌雕塑已达到乱真的状态。自己的艺术路子该如何走?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华文化艺术宝库精髓千千万,我终于破解了它的密码,这就是两个字:创新。”思路打开,于是开始步入艺术创作的全新时期,大量的雕塑作品问世,并迎来创作的巅峰时刻。《黄河母亲》的雏形,是三口之家,有一西部汉子。事实上,将西部汉子舍去,“母与子”更能体现黄河儿女的情怀。1986年在兰州市政府的关注下,《黄河母亲》雕塑顺利落成。

也只有在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在经济尚欠发达的那个时代,黄河风情线初具规模,将落脚点选在风景宜人的小西湖,一座花岗岩石雕长卧在黄河南岸,背景是滚腾不息的母亲河,端庄慈祥的母亲,秀发飘拂,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的男婴,顽皮可爱,给人们打开了一全新的视觉。雕塑构图洗练,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作为黄河儿女,与母亲河朝夕相伴,从中获取力量。雕塑落成当年,就被选为《红旗》杂志第十八期封面。

我笑着告诉先生,每次从《黄河母亲》前走过,看到南来北往的游人,很自豪。兰州的公交车站有这样一个名子,“黄河母亲站”。我特别乐意给问路的外地游客指路《黄河母亲》所在地。先生笑而不语,满心的欢喜。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放飞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能够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代。”何鄂雕塑院的成立,真正释放出大师的创作能量,作品紧贴时代,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高效,适合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先后有一百多个作品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

众多的雕塑作品中,最让先生心仪的乃是鄂尔多斯的城群雕。先生特意叮咛工作人员魏永强打开相关图片。再次聆听先生讲述这项工程的创作、施工过程,仍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每个雕塑中的人物,先生如数家珍,长长的名子,她脱口而出。每一组群雕内容,都出于历史典故,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当年施工现场云集全国顶级雕塑家一百多位,作为八百多人施工现场的总指挥,总设计师,也体现了优秀雕塑家必备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管理才华。比如,两匹奔腾的骏马,高十五米,来不得丝毫的误差,确保吊装一次到位。六十六辆卡车从山西运送铜雕件,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呢?工程几近完美落幕。

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为什么会那样的神奇?那样有力?我说:“何老师,我一定要握一握您的手。”在我看来,这是一双不一般的手,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艺术奠定了基础,为人们创造了美。这又是一双普普通通的手,粗糙,有老茧,但是有温度,母亲般的温暖之手。很羡慕画家小魏,在先生身边,言传身教,做人做事不会错的。

“人生如此美好,一分一秒的珍惜它,人生如此美好,一点一滴用好它。”致力于文化传承,培养更多的新人,为城市打造雕塑群廊。工作间隙,将一部分精力倾注到文化讲座的社会活动中,效果不错。我在《金城讲堂》遇见先生时,她告诉我是自己主动要求讲的。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棒,思维敏捷,图文并茂,演讲与课件严丝合缝对接。传递的情感和艺术体悟感人肺腑,引人入胜。已在多所高校开讲,深受年轻人热捧。

“活着真好,好好活着。”这是先生在兰州的《金城讲堂》专题里的结束语,感悟先生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新闻推荐

庆祝建馆80周年 省博物馆将举行集中纪念活动

本报兰州讯(记者苏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省博物馆建馆80周年,省博物馆计划于8月25日至28日举行集中纪念活动...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