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枯沟” 今朝“清水河”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酒泉日报 2019-08-08 09:03 大字

本报记者韩蕾

通讯员石晓蓉

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内流河之一,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地段,是世界文化名城敦煌的生态屏障。史书记载,疏勒河水量充沛时曾流入新疆罗布泊,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上中游地区大量垦田移民,各支流汇入疏勒河干流的水量锐减。由于疏勒河上游截流、绿洲开发,致使疏勒河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段长期处于干涸状态,在地图上被标注为“北枯沟”。

为有效遏制敦煌绿洲边缘的西湖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日趋恶化趋势,2011年,国务院批准了《敦煌市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大力开展以拯救敦煌西湖湿地、保护绿洲生态安全为目标的节水项目、水权制度改革和河道疏浚工程。

2017年秋季,时隔40余年后,疏勒河河水首次流入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流入时长近3个月,直达库姆塔格沙漠东沿的哈拉齐,初步实现了全河贯通目标。今年3月上旬,疏勒河水首次在春季流入,结束了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段春季无来水的历史。7月,水流再次流入该河段,标志着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段枯水期缩短,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向全流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迈进。

7月26日,记者在“北枯沟”河道两岸看到,这里的戈壁荒滩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种植物长势旺盛,大量荒漠野生动物和候鸟在此停歇,昔日的“北枯沟”变成了“清水河”。重新流淌的河水,使得疏勒河下游干涸多年的哈拉诺尔湖再现水天相连、碧波荡漾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

哈拉诺尔湖,蒙古语意为黑色的湖或黑海子,是疏勒河和党河的终端湖,历史上溢满后向西汇入库姆塔格沙漠东缘的哈拉齐和新疆罗布泊,具有阻挡沙漠东移、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保障河西走廊生态安全的功能。但哈拉诺尔湖却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断流和萎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彻底干涸并长期处于沙化状态,成了名副其实的干湖。

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孙志成说:“疏勒河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段经历了长时间断流,哈拉诺尔湖也经历了数十年干涸。2011年,国务院批准投资47亿元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有效遏制了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使干涸多年的哈拉诺尔湖形成一定水面、重现生机。现在,敦煌西湖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植被大面积恢复,野生动植物不断增加,在敦煌周边形成了保护绿洲和敦煌文化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行时

新闻推荐

敦煌新八景咏

□杨忠仁(组诗)雷音宝刹疏影轻摇檐瓦见,乱红梵乐曙风传。喈喈钟磬绕沙岭,袅袅香烟盈月泉。殿宇巍峨清静地,庄严...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