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精神

甘肃日报 2019-07-26 04:28 大字

成兆文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即将拉开帏幕。随着“一会一节”的临近,闻名于世的敦煌,再度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这座古老而伟大的城市,因为文博会的举办更加熠熠生辉。

敦煌之大有多重涵义。历史上的敦煌郡,曾经管辖有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但这仅仅是敦煌之大的表象。敦煌之大,更多表现为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精神气质,它是古代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和宗教文化的百川汇流之地。而敦煌之盛,也不仅仅在于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经济财富的集散地,更表现为“它面对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所表现出的宽容、亲合、慷慨,以及主动——主动的吸取和主动的融合。”

今天的敦煌,作为一座中国西部沙漠边缘的城市,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国民生产总值也不高。但是,作为文化敦煌,它有几乎无限的精神疆域。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朋友,到敦煌都倍感亲切,因为这里保留着世界文明的根和魂,在唤醒人们悠远的文化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敦煌之所以盛大辉煌,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作为通往西域的“咽喉锁钥”,特殊的地理环境,让敦煌成为接触西方的前沿之地、汉唐以来率先开放的地区。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化为文化之路、友谊之路。各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互动和交流,在这里汇聚、沉淀;各种文化、多元文明的碰撞和交融,在这里凝结、升华。长期的吸收与借鉴,滋养着敦煌文化,丰富了敦煌文化。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构成了敦煌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也赋予敦煌无与伦比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就是对各种文化的包容,对各类文明的尊重,并由此转化为互学互鉴、共荣共生的自觉性。在这里,各种文化形式得以充分表达,各种文明形态取长补短,充分见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莫高窟为例,它总体表达的是佛教信仰,但有古希腊的元素,有景教的成分,有伊斯兰教的印记,更有以中国儒家道家思想为隐含的背景。

敦煌之所以盛大辉煌,还在于它汇聚养育了一大批真正的敦煌人。这里有本土的杰出人物,竺法护、张芝、张议潮、曹议金,更有来自各方的伟大人物,比如张骞、班超、玄奘等,都曾在这里驻留,为敦煌的精神铸就贡献心力。因此,真正的敦煌人并不仅仅指居住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包括所有传承和发扬敦煌精神的人。

敦煌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好高骛远的虚幻梦想,而是完全能实现的美好理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高铁为标志的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人类正以更加紧密的关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面对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调整自己,彼此适应新的大势。“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表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心灵呼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给予我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信心。它告诉我们,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分享理解与信任的种子,培育交流与合作的花朵,“一带一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今天,古老的敦煌正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它瑰丽非凡的自然风貌配以超凡绝伦的人文气息,正在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民来此寻根朝圣、旅游观光。同时,敦煌也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并引领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秉承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敦煌精神,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正在积极汲取现代文明的滋养。

今天,我们都是敦煌人,敦煌关乎你我他。只有携手共进,汇聚起生命的巨流,才能在历史的风沙里铸造不朽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的所做所行,既有怀古思今的历史幽情,更有指向千年后人类福祉的热切抱负。期待我们的相聚相识,有达成共识的愿望与决心,并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中转化为坚决的行动。

作者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敦煌市政府副市长

新闻推荐

敦煌市总“夏送清凉”到项目建设工地

本报讯近日,敦煌市总工会深入交警大队、项目工地、旅游景区一线等单位,开展“夏送清凉”慰问活动,向高温酷暑天气坚守在户外...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