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西来欲到天 跟随古诗走“丝路”(下)

华西都市报 2019-05-23 03:07 大字

敦煌。本文作者在新疆高昌古城。

敦煌明代悬臂长城。

乌鲁木齐商贸。

吐鲁番火焰山。

乌鲁木齐东南的轮台古城遗址。

阳关。

古韵悠悠。嘉峪关

自汉唐以来,敦煌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一大咽喉,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

莫高窟是敦煌的灵魂。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1

敦煌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北周·庾信

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令世人震撼。

那天我参观莫高窟时,工作人员禁止游人带相机,当时也只开放了十余个洞窟,我只好努力记下那些珍贵的壁画、彩塑。后来我在博物馆的洞窟复制品中,补拍了许多彩塑图。

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根据井上靖的小说改编拍摄了一部电影《敦煌》,它主要取景于腾格里沙漠,把发生在敦煌大漠、围绕一位回纥公主展开的爱恨情仇,演绎出史诗般的惊人深度。断垣残壁中,我一直回味着电影《敦煌》里西夏将士在漫天黄沙中挥刀护花的惨烈画面。我想,国内许多“不读书”的影视剧除了会忽悠人,很少能拍出这样富有历史深度的恢弘之作。

在敦煌,最令人不安的是莫高窟藏品盗失事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博物馆或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2

嘉峪关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那天在嘉峪关,我先和几位在火车上邂逅相识的驴友,包了一辆面包车先去了嘉峪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的明代悬臂长城,悬臂长城属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始筑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

嘉峪关关城,位于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关城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它北面的祁连山脉连绵起伏,雪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充满诗意。

我在嘉峪关博物馆看到一段史实:明洪武五年(1372),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筑城设关。修关时,冯胜严令工匠在计算用砖时要特别精确,既不能多一块,又不能少一块,没想到建成时竟多出一块砖。险被杀头的工匠解释说,这多余的一块,是专门为城堡观察孔预留的。现在,这块砖还存放在西瓮城门楼上,供人观摩。

这里还有个“冰道运石”的故事。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有人提议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地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

3

阳关古来征战几人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甘肃古阳关,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东来西往的商贾、使臣、僧侣都在这里查验身份证,交换牒文,办理出入关手续。

阳关,位于距敦煌城70公里的南湖乡。那天上午,我和4名驴友包了辆当地居民的面包车去阳关,热浪下行驶2小时,一眼望去,流沙地带耸立着一个高七八米的土墩,显得那么突兀也那么桀骜,它仿佛在说:“你们把我丢弃了又怎么样,我现在还不是一样活得好好的?”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这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站在墩墩山顶,远近百里尽收眼底。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裸露的荒原上看不到一丝绿意。开车的师傅说,这里曾发掘过不少汉唐陶片、铁砖、兵器、装饰品等古遗物。

当地人还给我讲了个故事: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

西汉以来,阳关一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血染沙场,留下“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和无奈。

史载,阳关古代有一种吐谷浑马,原产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先祖为青藏高原高寒山地草原马。古羌人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大约在战国末年,牧民将这样的马种带到了大西北河西走廊,培养出了新的良马吐谷浑马。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4

高昌城玄奘西行取经的福地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西汉·汉武帝刘彻

吴承恩的巨著《西游记》,是由玄奘去印度取经的故事神化而来。当年的玄奘经过吐鲁番市,他曾在该市东南40公里的高昌故城歇息一月。高昌古国是丝绸路上一个重镇,如果没有高昌国国王麹文泰的鼎力相助,玄奘是很难顺利跋涉到印度取经的。十多年后,玄奘在印度那烂陀佛学院学成取经归来,兑现与麹文泰讲学三年的“金兰之约”,无奈高昌国已被大唐灭掉,故地一片废墟,人去楼空。

我到高昌古城时已是下午4点过,天气依然燠热难当。眼前看到的古城,应该是700多年前古城所遗留的遗址。古城墙是用夯土筑城,周长约5公里,近似于正方形。

旷野寂寥,朔风萧萧。到处是风化的砾石和黄沙形成的堆积层。我在王朝故地流连了两个小时,头脑中一点浅薄的古代史知识,在断壁残垣中神游万仞,努力拼接一幅玄奘西行取经的苍凉足印……

时光的幻影中,此时此地,又像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的场景:当年高昌人在吐鲁番建迷宫以为退路,唐朝兵将攻破都城时,宫中珍宝被高昌人锁进迷宫;千余年后,古宫早为沙漠所掩,却成为江湖群豪向往之地,为争夺高昌迷宫图以便入宫取宝,多少鲜血洒在回疆大漠。

5

火焰山《西游记》火焰山原型地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绸之路之所以经过吐鲁番,是因为要绕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加之这里的坎儿井可提供淡水,故使这个绿洲变成贸易中转站。

傍晚,我离开高昌古城,乘坐当地居民的马车来到4公里外的火焰山。一下车,赤日炎炎,山上“火焰”迎面扑来,热浪滚滚,赭红色的山体如一条横空出世的巨龙,卧躺在312国道一侧。我记得当时全身都被汗水浸透,最难受的是眼睫毛,每隔几秒钟都得伸手揩掉上面的汗水。

关于火焰山的传说很多,使它名扬天下的应归功于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的精彩描写:唐僧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仓猝间一脚蹬倒了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有几块火炭从天而降,喷射飞散,落到吐鲁番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山,幸亏孙悟空借得芭蕉扇,扇灭漫天大火,才凝固化作成现在的模样。

6

轮台城岑参待过三年的地方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我在乌鲁木齐市呆了两天,除了去天山天池看看,剩余时间,只能赶去新疆丝绸之路博物馆浏览一下。该博物馆位于乌市商业中心,占地面积7080平方米。集市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在里面,一步步挪着前移。小贩的吆喝声,车辆的鸣笛声,广告音乐的喧闹声,不绝于耳。

乌鲁木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最先入主此地的为战国时的古姑师人,到西汉时期,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已聚集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市东南郊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

轮台为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名句。印象中,乌鲁木齐城很小,卫生环境还有待改善,但当地市民热情机智,风趣开朗。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文/图

新闻推荐

“古镇+景区”,值得期待的酒泉文化IP

近日,记者从肃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已进入招商阶段。据悉,作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