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部分展品赏析(上)

内江日报 2019-05-14 08:13 大字

▲《西园雅集图四条屏》赏析:纸本,创作于1944年,时年大千先生46岁。此画由四幅图组成一完整画面。图中绘北宋文人苏轼、黄庭坚、蔡天启、张文潜、刘巨济、秦观等相聚切磋画艺,斟酌诗句,探究学问的活动情景。画面布局舒朗连贯,四张条幅分开单列也可独成一体,可见作者对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处理颇为用心。

▲《“踵羲体虚”联》赏析:纸本,系大千先生早期作品,学研晋唐碑帖,字体工整大方。内容为“踵义皇而齐泰,体虚静以储神”,意思是“要时时步步紧跟先贤脚步,方能使自身修养达到新的高度;只有使自己处于安静无欲状态,方能精神饱满极有内涵”。此作品赠资中金石爱好者钟再春,因再春生病,张大千写对联以祝愿其早日康复。

▲《翠楼远望仕女图》赏析:创作于1943年12月。此时大千已从敦煌回到成都,画中的仕女造型也由原来的病态之美演变为健康之美,并有明显的盛唐壁画雍容丰腴的特征。画中女子头戴花簪,面部大气丰满,身着素装倚窗而立,双手托腮瞭望远方,窗外杨柳垂拂。寥寥数笔,便生动地描绘出一位闺中少妇思念远方亲人的浓烈感情与形象。

▲《临初唐男供养人像图》赏析:创作于1941年-1943年,临摹于敦煌莫高窟第12窟东壁门上。供养人头戴帽,上身内着窄袖白衫,外套宽袖圆领衫,长衫裹脚,左手持香炉,右手抬起作说法状,胡跪着凝视前方。身后站立童仆二人。图中以人物大小区别尊卑贵贱的表现形式使画面显得参差多变,错落有致。

▲《临初唐女供养人像图》赏析:创作于1941年-1943年。该图临摹于敦煌莫高窟第12窟东壁门上。供养人,即出钱开窟造像的施主,在窟内为自己和眷属画像,表示他们对佛和菩萨的供养,这种画像常称为供养人像。图中供养人头梳抛家髻,面施素粉,黛眉、朱唇;身穿交领宽袖裙,腰束胸前,肩披罗巾,长裙裹脚,双手持香炉,端庄而恬静地胡跪着凝视前方。身后站立一童仆和一女仆。画家用简练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女子内心虔诚,向往美好未来的精神面貌。

▲《仿宋人溪山无尽图》赏析:纸本,创作于1948年7月,时年大千先生50岁,幽居青城山。图绘奇崖怪石,画中老树枯藤,浅滩溪流,屋宇楼观,着笔粗旷雄劲。右上角有作者题跋:“清宫旧藏宋人溪山无尽图卷,前年冬得于故都,盖长春劫灰外物,金、元以来名人题识甚多,以为郭熙笔。予细审之,乃为燕文贵一家眷属,此临一角。”

▲ 《荷花图》赏析:纸本,水墨荷花,创作于1939年,时年大千先生41岁。荷花,是大千先生花卉图中的代表,此荷花作品行笔矫健,气势博大,水墨淋漓,一气呵成,荷花略施淡彩,于劲挺中见秀媚,融石涛、八大山人的画法于一体,寓情于画中。

▲《白衣观音图》赏析:纸本,创作于1940年2月。是年春,先生赴夹江改进造纸,并为当地纸农作画留念。此画以细致的工笔画法表现人物,以写意的方式描绘景物,水的流动与人的安详形成对比,突出了观音的神韵。

▲《留得残荷听雨声》赏析:绢画,横幅水墨画,勾花大点叶,用笔生动,构图别致,属难得的大千先生早期作品。

■ 编者按:

5月17日-19日,以“五百年来第一人”为主题的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将在内江张大千博物馆举行。现场将展出张大千书画真迹60件套、文献资料40余件,作品分别来自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化馆和内江本地文物收藏机构。

大千先生艺术成就卓著,涉猎广泛,书画金石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他性情豪放、心胸宽广,五湖四海、交游广阔,无论寒苦青年、达官贵人,还是诗人墨客、艺坛宗匠,抑或俳优名厨、道士和尚,都能够倾心结纳;他吸收融化大量的语言艺术和形象艺术如诗词、文学、书法、篆刻、戏剧、音乐等,作为自己丰富的艺术养料和内在精神;他用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千世界”。

此次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将根据大千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艺术风格特点,分为“南张北溥”“面壁敦煌”“东张西毕”“艺坛宗师”“大千世界”五个单元,全面展现其生平履历、游历足迹、艺术思想、艺术成就及其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今日起本报分上下两部分选登此次大展部分作品赏析,以飨读者。

新闻推荐

酒泉市柳园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二次公示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规定,建设单位于2019年5月9日将酒泉市柳园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报废汽...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