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流沙都知道

兰州日报 2018-11-12 02:30 大字

□雨凡

敦煌城外,远远地就能看到高大绵延的沙山,那就是鸣沙山了。高阔的沙山卫护着宁静的敦煌城,让小小的敦煌城犹如一串浅绿色的手珠,安静地卧在绵软的沙掌之中。

出城不远就来到鸣沙山前,远远望去,到处都是沙的海洋,浩瀚无边,波浪起伏。黄黄的细沙铺成了一幅立体的沙画,向远处伸展着,看不到沙山的尽头,只知道沙山的那头一定还是沙山。

不经意地抓起脚边的黄沙,细细的沙从手指缝隙中匀速地流走,犹如时间般地均匀,不徐不急。摊开手掌,会发现每一粒流沙都是那样的圆润、细腻,犹如精雕细刻一般。“这沙山就是我手中的细小沙粒所组成?”不禁自问,再望着远处起伏的沙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与手中微尘般的细沙联系起来的。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以“亿”作为单位都无法衡量的细沙组成了尖翘的沙山,与周围的蓝天、大地共同经历了天地造化的时时刻刻。“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在古人所作的“敦煌二十咏”中当然地要对鸣沙山作一番纵情的表述。因为即便是终日流动的沙山,对敦煌人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根脉。

这里的每一粒流沙都知道这个道理!

脚踏着沙地前行,突然有一种失去土地的恐慌。我们走路很少会在土地上留下足迹,但这里的每一步都会有深深的脚印,让人感受到我们是真实地在这里存在。

那随着脚步扬起的沙粒又会流落到哪里呢?

鸣沙山并不像我们常见的沙丘那样的圆润,沙山的顶部都是有棱角的,犹如刀锋一般,线条分明。据说,在鸣沙山的形成中曾有一个关于两军厮杀的故事,双方的勇士最后都被突如其来的一场风沙掩埋在这里,于是便出现了沙鸣的现象。“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沙鸣曾经是一群勇士在呐喊。每当我们从沙山滑下来,便会听到这种鸣响,千年如故。今天,我们已经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但我仍然相信这种传说故事的美妙。

这里一定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美丽传说,或许在这里随风而走的每一粒流沙都会知道!

踏着细沙,翻过山顶,面前更是一处无法想象的景象。四周的沙山竟然包裹着一泓湖水。这种无法想象的景象就是那样真实地呈现在你的面前。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干涸的代名词,水,在我们的心中却是滋润的表象,每一滴水都会在沙的面前尽快地消失。在这里,干与润就是这样矛盾地存在着。这就是月牙泉。四周的沙山包围着月牙泉,犹如两只手掌小心地鞠捧着浅浅的泉水,似乎一不小心,这泉水就会从掌缝中流走。在唐《元和郡县志》中曾记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历经千年,神奇的月牙泉并没有因沙海的侵蚀而增减,这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启示。泉水四周苇草丰茂,据说泉中还有游鱼。单单这样的景象就足以让终日领略大漠风沙的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顽强。

要想亲近月牙泉,也好办,从沙山顶上一路滑沙下来就行了!沙山的坡面上,刚刚滑下的人留下的痕迹,不一会儿,就让淡淡的清风抚平了,于是,山坡的流沙在等待,山边的清风在等待,等待你的勇气一刻。

虚脱的双腿再次站在沙地上,感受到的是如此坚实的土地的能量,尽管这沙仍然是刚刚踩过的那一粒。这时的每粒沙都在窃窃嬉笑!

作为敦煌八景之一的“月泉晓澈”,确是给人一种宁静洗心的感受。不妨就在泉边坐下来,闻一闻来自苇草的清香,听一听来自泉边的水声,“一池清水绿涟漪”。月牙泉边,生长着一种被称为罗布红麻的小花,小花盛开,犹如泉边的蝴蝶,在清风里颤颤飞舞,掩映着清水叮咚,犹如隔世,让人静静体味生之灿烂。此刻,真想躺下来,让暖暖的黄沙将日光的能量透过脊背烘进身体,一股暖暖的日光便在身体中缓缓地流动着,在每一滴血液、每一个细胞中流过,充涨着身体,犹如这里的每一粒流沙,不管流多远,都不会离开这沙山、清泉。

沙山、月泉,犹如一对饱含悖论的兄妹,终日争论却又亲密无间。我们听到的沙山鸣响、月泉欢歌,其实都是来自我们内心的音响。而这音响只有能与山、泉共鸣的人才会听到。

还能听到的,就是这里的每一粒流沙。它们与沙山、月泉共同经历了天地翻覆、日月穿梭,他们听得懂沙山的每一丝声响,看得懂月泉上的浅浅波纹。这其中的含义,每一粒流沙都知道。

新闻推荐

消除安全隐患 维护辖区安全

消除安全隐患维护辖区安全本报肃州讯近日,肃州区肃州路社区联合街长单位,深入辖区各单位、酒店、超市等,针...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