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三代人 追梦六十年

甘肃日报 2018-10-17 06:45 大字

本报记者严存义杜雪琴

实习生张智翔

见到赵永华时,这个年近六旬的汉子十指相扣坐在办公桌前,炯炯有神的目光映射出坚毅和精干。

赵永华现任省民航机场集团建设指挥部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工程部部长。1985年,赵永华调入民航甘肃省局工作。“刚到中川机场的时候,机场是个军民合用的机场,当时只能起降C类飞机。”赵永华回忆说,当时兰州机场候机楼只有1000多平方米,航班也很少,半天看不到一架飞机起飞和降落。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地处中国西部的兰州中川机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赵永华说,1996年国务院批准兰州中川机场进行一期扩建,修建T1航站楼。

T1航站楼设计27000平方米,是原先老候机楼面积的27倍。“修建T1航站楼总投资超过了13亿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赵永华说。

2001年,兰州机场一期扩建工程全部完成。“到2004年,兰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60万人次,T1航站楼很快达到满负荷运行。”赵永华说,之后10年,兰州机场旅客吞吐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T1航站楼也超负荷运行了10年。

民航事业的发展不仅令赵永华感到“太快了”,更让赵永华的父亲赵嗣兴惊叹不已。赵嗣兴也是一位“老民航”,1956年赵嗣兴从一名空军战士转业来到兰州,成为一名民航调度员。“听父亲说,那时老兰州机场在兰州东岗,机场没有夜航设备,只能在白天起降中、小型飞机,而且航线少,机场大多时候处于停航状态。”赵永华说,“新中国成立后,老兰州机场虽然经过几次大修,但基础仍然落后,建一个新的机场已势在必行。”

“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兰州中川机场时,条件非常艰苦。”赵永华回忆说,父亲在工作时经常要面对酷暑、风沙等恶劣天气,又缺少大型器械,大部分还只是铁锹、镢头和架子车这些简陋的施工设备。“现在搞机场建设,用的都是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也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赵嗣兴退休后,赵永华子承父业,在民航的岗位上继续书写自己的青春。由于赵嗣兴年事已高,我们没能采访到他本人。但从赵永华的言谈中,能深切感到他对父亲一生奉献民航事业的崇敬。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永华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到甘肃民航基础建设当中。30多年间,赵永华参与了敦煌、嘉峪关、庆阳、陇南等多个支线机场的建设及扩建工作。2016年赵永华担任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在项目立项批复后,只用了短短7个月就完成了两年半的工程量,创造了惊人的“敦煌速度”,为首届敦煌文博会提供了强有力的航空运输保障。

在甘肃民航事业蒸蒸日上、旅客人数迅猛发展的时期,赵永华的儿子赵鲁阳也入职甘肃民航,成为兰州中川机场一名一线地勤服务人员。(转2版)

新闻推荐

人生需要释然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高岩清“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当我的目光移到这句话上时,我微怔,这话说得太释...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