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喜爱缝纫机

天水日报 2018-10-08 15:25 大字

□张勇

母亲今年八十岁了,但她使用过的缝纫机依旧放在床头旁。

这台蜜蜂牌缝纫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产的脚踏缝纫机。台板是明亮的米黄色。台板上黑漆缝纫机头完好无缺,“蜜蜂牌”三个金黄色字体依然清晰,台板下的脚踏板、机架和飞轮都完好无损。拉开台板左下的小抽屉,里面还是满满当当的,各色线轴、小剪刀、大大小小的梭针、梭套都有,打开梭套里的梭芯,竟然还缠着一圈圈厚厚的白线。母亲喜欢在缝纫机上做活。

父亲先后给母亲买了两台缝纫机。第一台缝纫机是敦煌牌缝纫机,后来由于搬家,只能将缝纫机卖给同村的人,到外地之后,缝纫机紧缺,父亲托熟人买了这台蜜蜂牌缝纫机,一直使用到现在。

母亲十分爱惜缝纫机,第一台敦煌牌缝纫机,母亲在踏板上包着纸片,头腰、手动后轮上缠绕着布条,生怕磨损。使用完毕后,总是用一块布盖好,挪动的时候,不让掀动,总是要抬着支架小心的移动,这样不损伤机子。

因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个生活很艰难,我们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靠母亲亲手缝出来的,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做工,晚上总是要等到我们都睡下,才在灯下踩着缝纫机赶做衣服。那时候,母亲年轻手巧,特别是母亲给我做的书包,是母亲用平时做衣服剩下的边角布料为我拼做的。色彩多,三角形构图新颖,让我的小伙伴十分羡慕。

上世纪70年代,我们生产队30多户人家,就两家才有缝纫机。记得有一次,生产队队长郭新有第一次去乡政府参加“三干会”,他特别高兴,前一天晚上去了大队代销店扯了几尺蓝色布料,让母亲给他做中山装。还让母亲给他将纽扣锁了,母亲说,中山装要上领上袖加四个兜,特别繁琐,她整整熬了一个夜晚。第二天队长穿上新中山装,那个高兴劲,让疲惫的母亲感到十分欣慰。

那个时候,因为缝纫机特别少,所以,亲戚也常常将缝纫机活拿来让母亲做。姑妈、姑姑的儿女要结婚了,先后都带来了一包袱衣料,让母亲给表姐做嫁妆,给表弟做婚装。特别是春节前,村上结婚的人家也往往都让母亲做这些活,又因为母亲做的活细致,特别是春节前,这些活一大堆,其他人家都忙起年事了,买菜蒸包子,可是母亲还是做不完那些活,急得弟弟对母亲说:人家都过年了,咱们什么时候过年呢?母亲笑了,拍着弟弟的肩膀说:“等妈把这些活赶完了就给你过年(买肉买菜蒸包子)。”姑妈、姑姑看着母亲做好的那些嫁妆婚装,高兴得笑个不停,同村的人也都对母亲的手艺赞叹叫好,母亲也十分高兴。

2010年,母亲已经七十三了,得知表弟表妹从外地回来,十分高兴。于是将那台缝纫机从房子抬出来,因为外面的光线比房间好得多。抽空就踏制鞋垫,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赶做了二十多双鞋垫,我打趣道:垫上新鞋垫,走出快乐路。母亲和他们都笑了,那个笑声,实在欣喜。

去年,我调到一个距家较远的学校,要住在学校,和母亲将缝纫机抬在光亮处,母亲老眼昏花,自己已经不能穿针了,我穿好线,母亲给我的床单缝边,做活时头放得很低。

今年母亲已经八十岁了,那台缝纫机还是放在她的床旁,隔壁邻居也常来借用缝纫机,这个时候,母亲特别高兴。取下盖布,拿来方凳,然后坐在旁,边看边聊,听着缝纫机声,就像听自己喜爱的一曲音乐,欢笑开心。

岁月流逝,那嗒嗒的缝纫机声愈来愈少,然而,那台蜜蜂牌缝纫机总是带着那么多的回忆伴随着母亲,给年迈的母亲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欣慰。

新闻推荐

商协会组织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卢伟山2000多年来,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经贸交流、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