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山 梦中的泉

鲁中晨刊 2018-08-04 07:18 大字

去过鸣沙山月牙泉,虽有些时日,却常常魂牵梦绕。那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让我久念不忘。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起莫高窟崖顶,西连党河水库,山体由米粒状的沙子积聚而成。关于鸣沙山名字的由来在当地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当狂风吹来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另一种是平时常有雷鸣号角之声从沙山内产生,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而声响如万马奔腾,忽而柔细若琴若笛;再一种是扬一把细沙,立马会激起无数蛙鸣。不过我所体会感受到的都不确切,但是几种说法都包含了人们对这奇特沙山的关注。

在鸣沙山,骆驼是沙漠中的重要旅游工具,骑上骆驼观景是景区中的又一景,我愉快地体验了一次。骆驼走得很稳,速度也不快,我渐渐适应了驼背上的感觉,也没有了原来那么紧张,握着缰绳的手开始解放出来,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不停地对着沙漠狂拍。聆听着很有节奏的驼铃声,在驼背上一颠一颠地慢慢行走,紧张又神气。一半游程是通过相机取景器看着、拍着走完。下了骆驼,顶着日暮下仍然滚烫的太阳,用力向另一座沙山顶端爬去,此时,方才明白刚刚绑在双脚上那沙靴的妙用。沙子不仅很烫,而且松软得很,努力向前的一步顶不上下滑的三步。坚持了好长时间只前进了一小段,爬一段就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经历过这么费力的攀爬后,心中很感谢骆驼的贡献。经过不断坚持,终于爬上沙山,弯腰捧起一把沙子,看到它们晶莹闪光不沾一尘,慢慢落下,沙粉呈红、黄、白等色。回身远望,看到正前方一片绿油油的田野和树木,那就是敦煌市的景象,名副其实的沙漠绿洲。在我的东西两面,则是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戈壁沙漠。身后,更是峰峦叠错的沙山群,像一条条巨龙,首尾相接。俯瞰沙山,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傍晚7点多钟,西部的太阳还是挂得那样高。“月牙泉还没有看到!”同伴的提醒,让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沙山,迅速“乘坐滑板”下了山。再次骑上骆驼,赶往月牙泉。于是我们开始向西而行,行不久,爬上了一个沙坡,从坡上往下望,只见山坳处静静地卧着一湾清泉水,形似月牙。泉的附近还有一片绿草地,它的南岸有一片柳树及数座亭台楼阁,四面山体高达数十米。见此情景,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实在是语言难以表达。我不停地按动快门,一边拍景,一边为同行好友留影,在一声声惊讶赞叹中记录下了大自然的妙手杰作。月牙泉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奇特的是,它只任风沙、流沙在它身边走过,而不能把它湮没,几千年来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这得益于在月牙泉的东北角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开阔通道,白天月牙泉周围高耸的沙丘向下塌落,晚上由于温差悬殊而形成的风道向里劲吹,绕着三面环抱的沙丘造成一股强大的风流向上盘旋,把白天塌下来的沙又重新卷上去,如此往复,使月牙泉得以千古存在。月亮爬上来了,天并没有黑下去。游人稀少了,很是寂静。从山上下来,缓缓走过,不想惊扰她,这一刻即成永恒,还没有离开,就已经开始怀念了。月牙泉,梦一般的谜,令我神醉情驰。

驼背上同行的伙伴

作者在月牙泉

气势磅礴的沙海

如刀削斧劈的沙山

本版图片提供:许兵

日暮下的月牙泉

新闻推荐

寻找弃婴生父母公告

2016年8月17日,在敦煌市医院发现一名女性弃婴,孩子刚刚出生不久,身体健全,用一个粉色小褥子包裹,旁边有一个小奶瓶,再无...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