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关城共襄盛会 ——嘉峪关大景区景观节点基础完成
本报记者李春燕通讯员杨亮
“苦干七十天,迎接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隆重开幕。”这是4月4日,嘉峪关关城大景区2018年度建设项目开工仪式暨誓师大会上,横挂在景区墙体的一张标语。
两个月的艰苦奋进,关城大景区的建设者们没有辜负“苦干七十天”的誓言,用汗水浇出了斗艳的花环,用速度抢出了逼仄的时间,用斗志踏出了激情的乐章。
一串串飘红的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明。
25.5万m2绿化景观及铺装,拉运22.8万m3种植土,场地平整达21.6万m2,栽植乔木10000多棵。
园区架空线路入地改造项目EPC总承包,土方开挖外运4.07万m3,混凝土浇筑3976m3,制作管廊外层防水6564m2。
景观湖周边片区绿化及硬质铺装,栽植乔木4130棵,花灌木7800株,园路基础混凝土浇筑1466m3,所有景观节点基础全部完成。
……
大考之时,关城大景区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项目建设:一往无前力争上游
2017年10月之前的关城大景区停车场建设区还是一片乱石滩,坑坑洼洼,不要说开车过去,就是步行走过去都相当费劲。
2018年6月,上下两层停车场主体建筑已封顶,2520个停车位已基本建成,崭新的柏油路面和配套用房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大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工作人员李开俊兴奋地说。
“快”字道出了大景区项目建设的时不我待,但“快”绝非景区项目建设的落脚点。
“抢工期、争速度,必须保质量、重安全。”李开俊的话一语中的。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目前,关城大景区停车场安装的智能化停车系统是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大景区管委会宣传营销部部长付强美其名曰为“生态停车场”。与“生态停车场”衍伸化的高端、智能、“绿色”相比,大景区人工雕琢的“绿色”或许是一种更惬意的自然之美。
一般来看,人工雕饰之美比不得天然之美,但人工之美却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进入6月,嘉峪关的蒸发量明显提升,为保证新栽植的苗木快速成活,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给花木浇上好多遍水,有时候要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
项目工作人员汪宏介绍说,大景区栽植的很多花木都来自山东、河南、陕西等地,价格不菲,成活率一旦不达标,那将是不小的损失,所以说,抢工期、保节会,必须以质量为先,切不可麻痹大意。
在迎接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隆重开幕的重要关口,无数像李开俊、汪宏这样的建设者,用“速度”“质量”“温度”“责任”诠释着担当和使命!
迎接盛会:利箭在弦蓄势待发
6月5日,在关城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东侧斜坡上,来自张掖的刘爱琴正和姐妹们紧张地铺着刚刚运抵的绿色草皮,“这些草皮铺设完毕后,浇上几天水,就会在嘉峪关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成活率100%。”刘爱琴拍着胸脯对记者说。
把嘉峪关最美的形象展示给中外宾客,这是关城大景区所有建设者们的希冀,更是30万雄关儿女的共同心声。
今年4月份之前,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后墙边除了一堆乱石头之外,再无他物。当记者6月份再来时,要不是工作人员提醒,记者几乎认不得游客服务中心了,这座掩映在斜坡景观构筑下的现代建筑,不走到近处,几乎难以发现。
在斜坡构筑的景观带内,用花木装点的嘉峪关关城LOGO标志清晰可见。“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在不久的将来,以嘉峪关关城为参照系的图案在景区内将随处可见。”付强说,嘉峪关关城是大景区的根脉之源,以关城为魂,大景区的发展就能找到依托和归宿。
(转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10日、11日,由甘肃省教育厅主办、西北民族大学承办、西北民族大学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音乐会...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