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传统绘画的审美精神中看发展

天水晚报 2018-05-29 09:42 大字

□邢正

齐白石、黄宾虹生长在只用毛笔书写的时代。他们的传统笔墨功夫是日积月累而来的,已达到相当高的境界。然而,如今一生不间断操练笔墨的文化环境已不存在,传统笔墨功夫的发展环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仅靠个人能力和一厢情愿无法改变的现实。

明清后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被强调为是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画”。在认识理念上,用“中国画”的水墨特性来突显与西方绘画的区别,这是否把中国画限制在了既定范围内,使之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呢?

中国绘画艺术该如何向前发展、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何在?我认为,民族绘画艺术的传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延续的,它的延续性不在于物质材料或表现形式上,而在于长期培养的一种审美精神中。这种审美精神的延续性才是民族绘画艺术传统的本质,才是推动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精髓。把民族绘画艺术传统看成某种固有的形式,或把这种表现形式看成是民族文化艺术的传统精神而固守不变,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错误理解。只有以发展的眼光去挖掘、去适应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需求,才会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成长壮大,以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比如,敦煌的艺术家将印度的文化艺术拿来,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改变成中国艺术;法国“印象派”将东方的写意性运用到西方的写实绘画中——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本土文化艺术精神的支配下,自觉主动地去吸收、创造与发展的表现。这也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以上的实践已经证实,任何绘画形式,只有在更高的艺术水准上去超越,才可能开辟出新的天地。因此,我们要在传统笔墨形式中,从更高的视野上、从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向更为开阔的领域前进。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传统文化。其有着几千年消融一切文化现象的历史和能力,今天也绝不会例外。今天的中国画坛,不能站在狭隘的、民族保守的立场上去对待西方文化,更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文化而失去自己的主见,而要从整个民众和社会的审美需求切入,提倡具有开创性的美术实践,鼓励理论批评和艺术家创造自己的语言体系。

我曾看过一本有关敦煌艺术的论文集。其中一篇文章为了证明中国古代在传统绘画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总是要用西方传统的写实标准去硬套,如透视原理、比例、质感等,好像只有用西方的评价标准评判才能使人们信服。这也反映出美术界的一个普遍问题:中国画的审美和批评习惯于套用西方评价体系,好像用传统的艺术理论去论述反而不被理解和认可。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在教育和文化艺术上一直在追随西方科学写实主义的审美观,传统文化的地位被取而代之。这也使如今的文化艺术批评基本上丧失了自己的语言和立场,从实践到理论都要依赖西方的标准才能说明问题。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和共识。

传统文化艺术理论有其内在的生命力,是经过了不断地推陈出新才发展到今天的。如今,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错误理解,一些优秀的传统艺术理论被弃置、被遗忘。难道这不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吗?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精神,向更高层次推进,去创造具有民族审美精神的新语言,像我们的祖先一样,创立自己民族的新的文化艺术体系,应是全体艺术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新闻推荐

新设三所本科学校甘肃政法学院将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

兰州晚报讯(记者方言)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该《设置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甘...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