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冰诗集 《我的隔壁是灵魂》分享会在西安举行
(上接第一版)王若冰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甘肃诗歌大省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新时期西部诗歌创作和评论的重要诗人兼诗歌评论家。其早期诗歌因直抵生命和灵魂本体意义的拷问与探究,被评论界称为西部诗坛的“灵魂独语者”,又因其在诗歌创作中深度迷恋并开掘的“雪地”“冬天”“黑夜”“黄昏”的意象所映现的沉智冷峻的精神意象,被读者誉为“雪地诗人”。从1990年发表的《塑造中的诗歌群落》到本世纪初相继发表的《找一个词代替》《把西部诗歌进行到底》等一系列持续关注甘肃青年诗歌创作和西部诗歌发展现状的评论文章,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青年诗人和西部诗歌发展至今仍不乏借鉴意义。
1995年,王若冰第一本诗集《巨大的冬天》出版后,曾获第四届甘肃省优秀文学作品奖。进入21世纪,王若冰掉转写作方向,沉迷于行走式写作,遍访以秦岭为核心的华夏文明腹地,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隐秘,立志“为山川立传。”从2004年开始,王若冰孤身一人,先后完成了对绵延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和渭河、汉江全流域历史、人文考察,相继创作出版了“大秦岭”系列长篇散文《走进大秦岭》《寻找大秦帝国》《渭河传》《仰望太白山》《走读汉江》,并参与了《大秦岭》《西北望崆峒》《黄土大塬》《无定河》等以山水自然为题材的纪录片创作,其中《走进大秦岭》和《渭河传》分获甘肃省政府第七届敦煌文艺一等奖、第八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由其担任主要撰稿的八集纪录片相继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和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扶持项目最佳编剧奖、最佳中篇奖。由其提出的“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和“秦岭文化”概念,获得广泛认可。《巨大的冬天》出版二十多年,尽管王若冰创作的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其对诗歌的热爱与迷恋从未退减,正如其在《我的灵魂在隔壁》后记所言,在王若冰看来,“只有诗歌,才能让我日渐皲裂的生命保持一种应有的湿度与温度。”在沉迷于“为山川立传”的这20多年,王若冰仍然痴恋并进行诗歌创作,30多年的诗歌修养也让他的散文和纪录片及说辞也淋漓着浓郁的诗情。
《我的隔壁是灵魂》分《巨大的冬天》《上升的岛屿》《离幸福再近一些》《和风一起奔走》四辑,精选了王若冰30多年诗歌创作的精品。其中既有23年前出版的《巨大的冬天》里读者至今记忆犹新的早期代表作,也有近20多年散见于各种报刊及从未发表的诗歌新作。
《我的隔壁是灵魂》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激情高迥和近20多年的内敛沉智、灵魂反省于一身,不仅较全面地映现了王若冰30多年诗歌创作全貌,通过诗人持续30多年诗歌文本的嬗变,还可看出一位诗人从单纯的诗歌创作转向诗歌与其他文体并行之际,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对诗人本身和诗歌本体影响与改变的轨迹。
分享会由著名诗歌评论家、西安财经学院教授沈奇主持。分享会上,王若冰介绍了“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和自己的诗歌创作情况,与会诗人、作家、评论家就《我的隔壁是灵魂》所凸显的诗歌文本、王若冰诗歌创作的本体意识,以及王若冰从一位诗人到以行走方式为山川立传的散文家、文化学者转型的嬗变轨迹,王若冰诗歌创作的文化意识及诗歌创作对其散文写作的滋养与影响,进行了富有学术意义的探讨。
王若冰和与会嘉宾还就其诗歌创作,回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分享会上,嘉宾和读者朗诵了《我的隔壁是灵魂》中的部分诗作,王若冰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同时,还进行了现场签售。
《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记者参加分享会并进行了现场采访。
天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正茂参加分享会。王正茂说,近年来,天水市把文化当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续开展了一些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天水的当代文化有了新的呈现。王若冰作为天水的文化名片,天水市为其成立工作室,进行大力支持。他的最新诗集《我的隔壁是灵魂》的出版,不仅是一本书的出版,更是天水文化向东向西安进行交融的重要节点,也是李杜诗歌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天水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自关中——天水经济区成立后,天水与陕西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此次活动的举办,必将为扩大中国天水·李杜诗歌节的影响,推动天水文化进一步繁荣,提升天水文化对外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晓铃)4月18日,2018全省博物馆馆长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透露,四川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博物馆的市州全覆盖,让更多公众能够通过博物馆触摸历史和文化。据介绍,四川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