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进入国际视野的成都
成都与世界4
优越的自然禀赋,无穷的物质和文化创造力,使成都无论在远至先秦还是近到今天,都是中国版图上一个耀眼的城市!
在古代,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通,并成为古代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打通北方丝绸之路后,成都又是北丝路的主要商品供给地。南北朝时期,战乱使北丝路河西走廊交通中断,以成都为起点,经川西北草原进入甘南、青海然后转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成都因之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会点和交通、经济枢纽,由此推动了成都在先秦、汉和唐宋时期的三次崛起。
成都不仅在经济上与世界相通,在文化上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世界,茶文化、因文翁而起的文官制、三国文化、南音,第一张纸币“交子”……这些通过陆路、海路,传播到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可以说,虽然身处中国内陆腹地,但成都在历史长河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开放城市。
进入新时代,成都在世界版图上再次崛起的步伐越来越快。瞄准确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成都又开启了发展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成都,必将实现宏伟蓝图。
成都与世界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的交流,汉代画像石、陶器上每每能看到胡人形象,比如胡人吹箫俑,德阳塔梁子壁画墓中也有胡人跳舞形象;作为成都与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蒲江飞仙阁摩崖石刻,也能看到胡人形象;马可·波罗则把成都带给了世界,在他的游记中,留下了对这座繁华城市的记载。
印度国王来到崇州
《南史·裴松之传》说:“时西北远边,有白题及滑国使,由岷山道入贡。此二国,历代弗宾,莫知所出。(裴)子野(松之)云:汉靳阳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曰:白题,胡名也。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其后也。”据此资料,就可知唐代的白国,即刘宋时的白题,在新疆西部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滑国与之邻近,故两国使者同行,到南朝来朝贡,辗转进入巴蜀。
在这一外来入蜀者的谱系里,还有一位国王来到了成都。
善无思禅师,出生于东印度乌茶国(在今印度奥里萨邦北部一带)。本名婆揭罗僧诃,略作输波迦罗(公元637—735年),原籍中印度摩揭陀国(Magadha, 在今比哈尔南部) 。为剎帝利种姓, 相传为释迦牟尼佛季父甘露饭王第五十五代孙(一说五十二代孙)。13岁嗣王位,18岁舍位出家,到中印度受具足戒,遍学三藏,并拜那烂陀寺“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之达磨鞠多为师,专学密藏,究习事行二部,得到胎藏密法的真传。后来游学各国,破斥外道,于是“名震五天,尊为称首”。
也就是说,善无思曾经是中印度乌茶国的国王。公元656年,善无思自东印度乌茶国至中印度摩揭陀国受具足戒出家,不久拜那烂陀寺达磨鞠多为师,登坛灌顶,受学《大日经》及其胎藏密法,并广学显密经论,“发三乘之藏,究诸部之宗”。公元716年,善无思随兄善无畏来到大唐长安。他们至北印度境内,名声已传到长安,唐中宗派使者到玉门关迎接,奉诏于长安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因善无思博学多才,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唐玄宗封其为“国师”。
天宝十四年发生安史之乱,善无思随唐玄宗入川避祸,后来到凤栖山长乐寺修行并任住持。数年后,在善无思的主持下重修了常乐寺。公元769年,善无思在长乐寺圆寂,其灵塔至今保存完好。
东晋以来,由于战火频仍,致使道路阻绝,域外及国内高僧多以蜀地为通道,因此四川成为佛教的一大中转站。“刘宋时,有长乐沙门道汪,由庐山经梁州入蜀。南齐恭王延兴元年(494年) ,有高、何二僧自明州象山入蜀,止于临邛四明山,建鹤林寺。梁武帝时,建康僧人慧韶入蜀,止于成都龙渊寺,讲论开导如川流。”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地区以凉州为中心,佛教盛行。因此,凉州、敦煌乃至西域的僧人,亦相继入蜀。
学者文术丽在《成都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当中指出,宋文帝元嘉十四年,从天竺学成归来的智猛,由凉州入蜀。元嘉末年,卒于成都。其后,又有敦煌僧人道法来到成都,先后担任兴乐、香积二寺主。宋后废帝元徽二年,卒于成都。外来的僧人在虔诚的宗教信仰的支撑下,不辞辛劳、不远万里来到巴蜀地区弘扬佛法,从而使佛教在四川的影响不断地扩大。自晋以来,已有不少四川人出家为僧侣。东晋时,四川郫县的释道生,年少出家,以苦行著称,后为三贤寺主。尼释昙辉,成都女子,宋文帝元嘉十一年,从外国禅师要良耶舍之劝,出家为尼,是四川地区最早见诸记载的女尼。
飞仙阁波斯商人
南方丝绸之路在西汉时称为“蜀身(yuan)毒道”,它起于成都,止于天竺。其线路由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组合而成。其中灵关道的线路为:成都-邛崃(古临邛)-雅安-荥经-汉源-西昌-云南大姚-大理。蒲江至今仍保存着一段完好的古道,这条古道恰与南方丝绸之路部分重合。
美国学者安吉娜·福可·霍华德在《蒲江飞仙阁造像》一文中指出:“蒲江的宝冠佛及其宝座源自波罗模式。印度造像到达四川,通过缅甸和云南……四川工匠用自己的理解来处理外国模式,以便适应本地的口味,四川艺术在接受外来影响方面,从未成为被动的镜子。”
位于成都蒲江县的飞仙阁摩崖造像群之中,有几尊胡人雕塑十分突出,体现出胡人在西南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对研究古代中外文化和艺术交流来说十分重要。
第9号龛造于武周时期。武则天对佛教大力推崇,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平顶正方形,窟高、宽、深皆为2.70米,共造像38尊。石窟外,两力士侧就有两尊胡人造像。一尊高1.25米,肩宽0.3米,其目深高鼻,络腮胡卷发,眼圆大而目光炯炯,穿西亚式短袍,右臂肩部衣服还有兽头装饰,右手好像还抓着一本书。另外一个胡人手托一长瓶作觐俸状,面带友善的微笑,赫然是典型的波斯人形象。
李商隐《杂纂集》里,有“不相称”条,“不相称:先生不甚识字。贫斥使人。穷波斯。不解饮弟子。瘦人相扑。社长乘凉轿。瘦杂职。病医人。老翁入娼家。屠家念经。肥大新妇。”《杂纂集》列举“瘦人相扑”、“屠家念经”、“先生不识字”等其人与其行事不相合的现象,“穷波斯”为其中一项,因波斯商人多富有,如果波斯人又穷,则实为不相称。从飞仙阁摩崖造像中胡人造像来看,完全佐证了波斯人的财大气粗。
据蒲江文史专家介绍,此像为唐代来华经商的波斯商人捐资塑造。美国纽约大学安吉拉·F·霍伍德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来飞仙阁考察后,在他所著《四川蒲江佛教塑像》中,他把胡人塑像称作“西方来的波斯商人”。并解释道:“聪明的蒲江雕刻技师在仿造外国人模式时,融入了本地人的审美情趣,不顾雕刻肖像规则,而做出像外国商人模样的天神。”
石匠不可能如此想当然而为。我推测当时的情况应是:由西南丝路出入成都的波斯商人,经过飞仙阁时,见到石匠正在凿洞镌刻佛像,一时性起,决定自己出资资助当地弘扬佛法,顺便也请石匠把自己作为“陪像”雕刻在门前,这也成为“富波斯”在西南丝路上的一个历史性造像。
大唐盛世政治、文化较为开明,对各派宗教的并存发展宽松包容,从而形成各种宗教、教派间相互交融、共同互补。如此设像布局,打破了清规,包涵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成为那个时代兼容并包文化的佐证。
同样,9号龛的释迦牟尼宝座为金翅鸟、童子骑兽像,壁上高浮雕印度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也充分表现了古代中国与印度文化、艺术的融汇,此龛全图载入了《中国美术全集》和美国《亚洲艺术档案》,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马可·波罗眼中的成都
元朝铁骑劲扫亚欧、所向披靡。但其入川时却遭到了四川军民长达五十余年的抵抗,数十座崛起于大江要津的“宋城”,诉说着这一段悲壮的历史。蒙文通先生在《古地甄微》里指出,元军曾“五破成都,而嘉定、渝、泸各三四破。”另据《元史·食货志》记载,元军攻破成都城后,元朝官方公布的清点成都城中的尸体达120万具……元初成都人口户数,只及宋代的5%,四川上贡的粮食仅占当时全国的0.96%。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成都恢复了它昔日的荣光吗?
马可·波罗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成都、最早记录成都的最为著名的外国人。
关于马可·波罗到达和离开成都的时间,目前还只能就所见资料予以推测。据马可·波罗自述,他是经过成都,要去云南执行忽必烈的使命。马可·波罗从元大都(今北京)出发,经西安、成都、大理南下,最远到达了缅国都城。马可·波罗在谈到西安时说:“现在这座城市是在大汗的儿子忙哥刺管轶之下。”忙哥刺为忽必烈第三子,于至元九年(1272年)十月被封为“安西王”,出镇长安(西安)。至元十四年(1277年)冬季,忙哥刺奉诏北伐平乱。到至元十五年 (1278年),忙哥刺凯旋返回长安,于当年十一月去世。据马可·波罗自述,他从西安到成都用了两月左右的时间。如果马可·波罗经过西安时,忙哥刺尚在世,那么他到达成都的时间,不能晚于至元十六年正月,即公元1279年年初。基本可以判定的是,马可·波罗到达和离开成都的时间, 应大致在1279—1280年之间。
威尼斯人记载说:“穿山越岭,走过二十个驿站之后,来到了蛮子省境内的一片平川,那里有一个名叫成都府的地区。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也使用同一名称。”
马可·波罗一行经过几十天的艰难跋涉,连绵不尽的秦岭山脉使他感到疲倦和绝望。而就在此刻奇迹出现了。他闯入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更重要的是,在这平原的深处,静卧着一座富丽繁华的都城——成都。徜徉街头巷尾,马可·波罗看见大小的河流在街旁交汇,河中是往返穿梭的木船,桥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
“这座城市大小河川都发源于远处的高山,河水从不同的方向围绕并穿过这座大城,供给城市必需的用水。有些河川宽达八百米。有些则宽二百米,而且都很深。大川细流和城下各条支流合成一条大江,东流入海。完成全线航行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沿河两畔有着许多市镇和要塞,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
这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最让我们熟悉的描述,这分明是对锦江的生动描述。《游记》里记录的一切:小桥、流水、人家,蜀地雾气弥散,让马可·波罗怀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威尼斯。“感谢上帝!”马可·波罗大发感叹:“在走过这么多险要的路程之后,让我见到一个水城,见到几丝与故乡相似的景象。”
“内有一座大桥横跨其中的一条河上。从桥的一端到另一端,两边各有一排大理石桥柱,支撑着桥顶。桥顶是木质结构,装饰着红色的图画,上面还铺有瓦片。整个桥面上排列着工整的房间和铺子,经营各种生意。其中有一幢较大的建筑物,是税官吏的住房。凡经过这座桥的人都要交纳一种通行税。”
他对锦江河道宽窄的描述,也大体符合江水涨落的实情;成都顺江通达东海的路途,描述大致准确;锦官驿就在廊桥正对的北岸上,纺织品税收在他眼里成为了“通行税”。如今的安顺廊桥是三孔仿古石拱桥,虽没有大理石的柱子,但依稀可以想象,那座元朝的雄伟“大桥”,不但是贸易往来、税收的集散地,而且是出入成都的要津之一。
这些非虚构实录,有力见证了马可·波罗亲眼目睹的成都城生机勃勃的市容。
自马可·波罗之后有更多的欧洲人,出现在天府之国的地域。1328年,意大利传教士和德理;1618年,葡萄牙人传汛际;1640年,意大利人利类思到四川成都传教;第二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后人安文思来到成都协助利类思,后来这两人出任张献忠大西政权的“天学国师”;1702年,意大利传教士毕天祥、穆天池等再次入川……
1378年,成都重新以青砖、长条石筑城,周围22里,城墙高3丈4尺,西至同仁路,北到北大街,南到新南门,东到天仙桥北街、南街。城市东西距离九里三分,南北距离七里七分,所以旧时的成都流传一句话,就叫“穿城九里三”。
蒋蓝/撰文甘霖 江聪/摄影
新闻推荐
给我15天,带你一次游遍大西北 来听线路说明会,互动抽奖领礼品,预约电话80889007、80889957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红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半岛国旅联合笑夕阳号推出了历时15天的丝路之旅援疆专列。途经宁夏、内蒙古、甘肃敦煌、张掖、新疆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阿勒泰喀纳斯...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