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江走出去的画家尧辉相——看山须看故山青

内江日报 2018-04-14 01:41 大字

尧辉相,193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随内江籍名书画家尧文藻研习书画、篆刻、诗文,196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及翎毛。其作品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家名录》等数十家报刊杂志,并多次在日、美、法、意大利、新加坡、泰国及国内展出,深受国内外艺术界人士好评。

现在,尧辉相为广东省美协会员、深圳市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东坡诗书画院名誉院长。

◇全媒体记者 李静/文 本报记者 王斌/图

欢聚一堂

装裱店里谈绘画

“这竟是我画的,我却记不太清了……”

4月9日,市中区梅家山的一家书画装裱店传来阵阵欢笑,内江文化名人甘光地、大千文化卡创始人都兰亭等人齐聚于此,正与一名画家聊得热络,这个人就是从内江走出去的尧辉相。

七十九岁的高龄,尧辉相身体依然十分康健,利落的寸头,搭配框边眼镜、蓝衬衫、小马甲、黑西裤,一杯茶、一支烟,一举手、一投足,谈笑间,不时发出爽朗笑声,精神奕奕的他,正在翻看当年留在内江的画作,回忆起养育自己十余年的故土,他满怀感激。

“无论走到哪儿,只要说起我老家是‘书画之乡\’内江,张大千的故居,别人总会肃然起敬,对我多一份尊重。我深深感恩这片养育我的地方。”

作为内江籍著名画家尧文藻的后人,尧辉相自幼跟随父亲尧文藻学习中国画,随母亲学习书法,书香世家的氛围,为其奠定了很好的艺术基础。

“父亲的几个孩子中,二哥和四哥最得父亲真传,我喜欢体育运动,画画并不算最好的。”谈起绘画成就,尧辉相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能画两笔。

对父亲的教诲,尧辉相一辈子都铭记于心。“父亲说,三分绘画七分诗书。如果只会画画,不看书,那就只能成一个画匠,不是真正的画家。”

因此,尧辉相从小就博览群书,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岳阳楼记》等诗词文章,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翻看尧辉相的绘画作品,题材广泛,诗意的山水,荒凉的大漠、奔跑的骏马,或浓墨重彩,或清新淡雅,大部分都题上了相应的诗句。

一幅松下垂钓之图,左上方题写:“千里风烟行路难,旅舟应过子陵滩。人间富贵知何物,莫负君家钓鱼竿。”

一幅山间水墨画,右上方书:“平生未到桃园地,意想清溪流水长。偶恐居人破心胆,挥毫画个打鱼郎。”

最引入注目的一幅《一路驼铃》,徐徐展开:荒凉的大漠中,仅生长着一株红柳,六匹骆驼有序前行,每一匹骆驼都背着厚厚的行李,一名手拿枪支的猎人和一位头戴纱巾的少数民族少女,一前一后地坐着,这支队伍,成了沙漠中最靓丽的风景……

看着这幅画,众人啧啧称赞,尧辉相则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追忆过去

西北生活甜与苦

1958年冬,尧辉相离开内江,到兰州通用机器厂工作,之后考入西北师范学院读书。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中国画的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油画专业。

“我想要挑战自己。”他说。

在当时,油画属于冷门,整个系只有9名学生,但也因此,尧辉相得到老师更多关注。

“一位老师负责带一名学生。有一次,我跟随老师到他的工作室,那些惟妙惟肖的油画作品,深深折服了我,让我大为震撼,那时候,我真正喜欢上了油画。”

自那之后,几乎每天,尧辉相都要黏着老师。课上,他从画石膏像起步,认真学习;课余,他反复求教,有空就在宿舍看书作画。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四年时间,尧辉相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在兰州第四中学担任美术老师,课余的生活单调枯燥,他开始花更多时间进行户外写生创作。

“那时候,西北很荒凉,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沙漠,骆驼成了我主要绘画对象。”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尧辉相才真正了解到古代“丝绸之路”的艰难,他沿着古人走过的“丝绸之路”前行,张掖、酒泉、玉门关……也常常因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而流泪。

“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那样的地方,骆驼是最好的伙伴,跟它们在一起不用怕风沙。”尧辉相说。

尧辉相还骑着单车到各处采风,有一次,他骑着单车,背着画板、画笔,从兰州骑到了延安。

“虽然旅途很辛苦,但能够开拓眼界,积累创作素材,激发灵感,这对我是很好的磨砺,很感恩那段岁月。”尧辉相说。

后来,尧辉相的事业遭遇低谷。为了养家,他只得到各处做临时工。白天,铺下水道、安暖气管、焊锅炉、做演员、当包工头,晚上,看书、自学各项技能,还考了一个六级焊工证书。

“丰富的生活经历,让我在创作中能够注入更多灵魂。”

充满磨砺的岁月中,画画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即使在敦煌莫高窟扫地时,被墙上的壁画深深吸引,他也只能偷偷带着一支笔、一张纸,勾勒下墙壁上的大体图案,回家后再细细整理。

一匹又一匹骆驼,一幅又一幅图案,在尧辉相笔下呈现,《敦煌鸣沙山夕照》就是这样诞生的,1982年,这件作品被甘肃省政府选作赠送日本国会的赠品。

“重走陆上丝绸之路,我画了不少画。现在,我正在搜集海上丝绸之路的绘画素材。”翻阅书籍、看纪录片,关注“一带一路”,尧辉相在积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南下拓荒

助推文化繁荣

1984年,尧辉相南下深圳,与12名画家共同创建了深圳美术家协会,并加入文化队,参与组建深圳大学、深大附中、南油中学等学校,担任美术老师。

“那时候很多地方一片荒凉,房子还在建,教学、住宿条件都不好,我们住帐篷,免不了接触到蛇虫鼠蚁。”

尧辉相回忆,有一次下课,他发现帐篷外有大约三十多条蛇,围着“打圈圈”,晚上睡着后,有些蛇会跑进帐篷,学生也没少被蛇咬,他多次背着学生朝医院跑,呆久了,他竟也习惯了。“你不去招惹蛇,它一般不会来咬人。”

尧辉相甚至庆幸,那时候的生活已经比在西北时候好太多,没有风沙,能够吃饱饭,还有吃不完的瓜果蔬菜,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深圳从一个渔村发展为大城市,处处高楼大厦,尧辉相也从工作了四十年的教育战线退休。

每天,练字、绘画,成为他的必修课。

“广东人讲究属相,这也使得我现在画十二生肖比较多。”

尧辉相的生肖画从不单一,配上应景的词句自不必说,还要给动物配相应的环境:龙在天上,牛在河边,猴在山上。

“今年是狗年,我还专程画了几条与狗相关的图带回内江。”

牵挂家乡

愿献绵薄之力

是的,无论走得多远,尧辉相都牵挂着家乡。

过去,他和内江书画名家梅晓初、晏济元等人都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他与邱笑秋、李果青等名画家,也建立了深厚友情。

“只是回来得少,联系就相对少一些。”尧辉相无奈地感叹。

离开内江时,尧辉相年仅十多岁,这次回来,他已经是一位快八十的老人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对于内江大街小巷的印象,他还停留在过去:桐梓坝外边的沱江,是他小时候游泳的地方;热闹的大西街,是他最爱玩耍的去处;还有梅家山的体育馆,他曾在这里参加过自行车比赛、100米短跑等比赛,并夺得冠军……

回内江的这几天,尧辉相在亲人的陪同下,重走家乡路,重会旧友,也去过张大千美术馆,看了邱笑秋艺术馆、魏明伦碑文馆等。

一句“完全变了”,道出了尧辉相许多感受,这个生活了十余年的地方,是他的根,有着他最深刻的回忆,也留下了他最思念的故人。

他感叹:“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书画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这次既然与大家重新联系上了,今后一定要多交流沟通。”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临别在即,尧辉相对认识的新朋友说:“你属什么?我回去后给你画一幅生肖图,寄过来。”

一个拥抱、一次握手,收起恋恋不舍的眼神,尧辉相踏上了去广东的高铁,但他与家乡人的距离,更近了……

新闻推荐

“牛大”有望登上火车实现常驻

【本报讯】出门在外,如果在火车上能够吃到一碗牛肉面,对于喜爱“牛大”的人来说,实在惬意。4月11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和兰州市商务局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就“舌尖上的...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