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泉的守望者
陈明星在查看红柳长势
60岁的陈明星,入冬后一直孤独地守在红柳泉。
红柳泉,这个陈明星叫了30年的地名,其实地图上没有,与之相邻的伊塘湖,因为开发过地热宾馆,反倒是家喻户晓。
“怎么说呢?老陈这个人倔强。认准了栽植红柳,一条路走了30年。不容易啊,你看看过去的盐碱滩,现在红柳高过了房檐。”敦煌市莫高镇新店台村党总支书记丁志显说。
红柳泉,是陈明星自己起的名字。这里地处敦煌绿洲东缘与戈壁交界的地带。下岗30年,陈明星投资100多万,在这里种植红柳的面积超过了1万亩。
“这个地段的防风固沙很重要,往南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往西就是敦煌绿洲,连接着大片的农田。”丁志显说。
红柳林寂静无声,但长得茂密,而且伴生的芨芨草、梭梭、白刺、碱蒿子铺天盖地,望不到边。
陈明星对第一次在红柳泉栽植白杨树苗的情景记忆犹新。那年春天,他买来4000棵树苗栽植,到了秋天,仅存活了4棵。其他的不是被风沙打死,就是被野兔子啃掉了树皮。头一个月树苗绿油油的,等过了一个月,地上全是白花花的杆子。戈壁边缘风沙怒吼,即使住在地窝子里,也是胆战心惊。
“老父亲在世的时候,来过一次。就住了一夜,说风刮过来,以为有汽车撞到了墙上。他劝我放弃了回家,说这种地方种树,白花钱。”陈明星说。
白杨树不易存活,陈明星就试种红柳。盐碱地,红柳是最耐盐碱的植物,结果不但成活率高,而且生长快。30年时间,红柳林成了敦煌绿洲“东大门”的卫士。遗憾的是,陈明星付出血汗的成果,没能让老父亲看到。
“风沙口逼退了1公里。”陈明星自豪地说。
他不说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为保护整个敦煌绿洲建设了生态安全屏障。因为他知道,防风治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程,这不是他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工程。
冬天的红柳泉是沉寂的。除了鸟雀的叫声,陈明星能听到的,就剩了自己的脚步声。
因为红柳的伴生植物很多,很稠密,冬季防火十分关键。前几天,几个城里的人自驾车来这里野外烧烤,陈明星费尽了口舌,才让这伙人离开。因为这里一旦起火,就是火烧连营,整个红柳泉都会毁了。
“我整天整夜就一个人守在这里,巡查、行走,30年了,做梦都在巡查和走路。”陈明星说。
成长了30年的红柳泉,依旧是个婴儿,需要呵护。
为了栽植红柳,为了红柳泉这道生态安全屏障,陈明星倾尽了一生的积蓄。他说,敦煌城里没有我的房子,我每次进城,都找80元一宿的小旅店住。
“红柳泉最美的时候,是在夏秋季节。你一定要来,真的,红柳花开了,鲜艳得很,美得很!”陈明星说。
□本报记者陈思侠
通讯员连晓龙
新闻推荐
本报敦煌讯近日,敦煌市地税局为纳税人开出了第一份银行端查询缴税凭证。这标志着又一种缴税方式的启用。银行端查询缴税业务是解决无法签订三方协议扣款的纳税人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