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荒凉与辉煌

广西日报 2017-10-26 00:00 大字

文化之旅

何珈阅

在校道上,我看到“丝路驼影”征文比赛的宣传画,画中茫茫大漠和渐行渐远的骆驼队让我震撼。转念间,一直生活在祖国南端的我有些迷茫。此前,我印象中的丝绸之路一直活在史料和课本里,我对它只有片面的认识,对它背后色彩丰富的故事十分陌生。直到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来到千年古道上的重镇兰州,踏上西域之旅,心中沉睡的丝绸之路才被渐渐唤醒。

从机场到市区,兰州完全还原了我对西北城市的所有印象。看远处,荒山和树木,飞鸟和碧空,虽荒凉但其磅礴之势让我心中不禁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这里,挺拔的树,向前奔腾的黄河,肆意绽放的花朵,笑容灿烂的西北人,都在和命运较劲。在这里,太阳尽管猛烈地晒着,消失掉的只是水蒸气,而那些执拗的生命却生生不息。金城兰州之所以能在古丝绸之路上充当重要的角色,我想其原因与这儿的某种精神内涵有关。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也为处在这条路上的必经之地甘肃带来了繁盛,留下了丰富绚烂的历史文化遗存。我还记得照片上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前的壁画与造像,虽然大多被汉化,但受丝绸之路的影响,仍带有西域色彩,透过壁画人物的手足眉眼,还能感受到来自西域的神秘魅力。即便是在被荒凉包围的土地上,这些壁画和造像还能那般色彩斑斓,就像大漠中那口潺潺的泉,令人欣喜而感动。

丝绸之路带动了不同地域间的文化碰撞与交流,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它成为我们的脊梁骨,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挺直腰杆,砥砺前行。

回望历史长河,甘肃是一片被眷顾的宝地,是很多古代名人建功立业,磨炼心智,实现人生理想的宝地,也是许多文人墨客激发艺术万丈光焰的福地,如唐代大诗人杜甫。

那是一个寂寥冷清的秋夜,杜甫携全家无奈地离开了繁华落尽的长安,开始他的陇右之行,一路向西,最终来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虽然杜甫在秦州只停留了短短的四五个月,但就是从秦州开始,杜甫的诗歌从真正意义上发生了转变。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在这首杜甫所写的《秦州杂诗(七)》中,诗人只身站在巍峨的高山之巅,面对秦州的气势磅礴之景,心中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翻过层层浪涛后,是一颗挂念祖国安危的滚烫的赤子之心。短短几句诗,写尽的是莽莽秦州之景,写不尽的是诗人满腔赤诚的家国情怀和绵绵的惆怅失意。

秦州自古就是艰险难越之地,群山万仞将秦州团团包围,使其成为一座偏远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孤城,既让杜甫感受到雄奇壮阔之势,也带给他孤独愁苦之感。杜甫的灵魂与秦州的万物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巨石翻滚,地动山摇,撞击出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峰。

挣扎、痛苦、迷惘,往往令情感爆发得最强烈,最透彻。人往往在逆境中才会迸发出最震撼的力量,而这种力量能够直达灵魂深处。杜甫正是在落魄潦倒之时,受到陇右地域文化的影响,才华与思想到达人生的顶峰。停留在陇右的几个月间,杜甫创作了一百余首诗歌,其规模、数量超过了长安时期的创作。

现在的我正处在一片荒凉之中,但正是茫茫的大西北给我注入了顽强的力量,那种雄浑、苍凉,让我忘却了家乡的安逸,愿与身后的荒山做伴,与飞鹰共舞。西北给了我这一片荒凉的宁静,让我在辽阔的星空下思索、磨炼,找到自己的价值。

杜甫在秦州完成了诗歌艺术的一次重大转折与蜕变,可见这片土地的力量与价值。这片黄土地上,既存在着杜甫深厚的文化气息,也留下了丝路骆驼的串串脚印。它们共同成为这片土地上重要的角色,创造了这片土地的奇迹。

这是一片有力量有灵魂的土地,它承载着无数商人带着丝绸和善意前去,驮着珠宝和友谊归来。它静观人来人往,倾听驼铃轻响,旁观大漠孤烟,默默守望千年。它绵延几千公里且魅力无穷,我想,它是有生命的。

千百年来,这条路上的人们来来往往,虽然驼影早已远去,虽然这片黄土地上仍不见郁郁葱葱,但火热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仍在继续,这份来自大西北的辉煌还在延续,新丝绸之路正如初升的太阳般,散发着火热的光芒。

新闻推荐

“山花”重开忆故人

孙志诚去年春天,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乡谬》出版发行之后,不少读者又渴求读到《浑浊的祖厉河》,于是我决定将它再版。提起这部小说,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我的文学前辈王家达老师。《...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