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之名 名在大师
□ 宽哥
从宜宾坐船顺长江而下,最先看到的李庄是一座临江矗立的寺庙。庙前两棵黄葛树,浓荫匝地。山门上“东岳庙”三个金字清晰可见。从东岳庙开始,沿江一字排开,王爷庙、土祖庙、慧光寺、万寿宫、南华宫、天上宫、桓侯庙……九宫十八庙啊!
区区一个李庄,何以会出现如此多的古建筑?
李庄,一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其为县治、州府、郡府的历史长达400多年,是长江上游的大码头,曾为川南货运的集散地。这里水陆繁忙,商贾云集,湖广人、广东人、江西人、福建人、当地人修建了寺庙、会馆与宗祠。于是,李庄便有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格局。
李庄之名,还不仅仅是这些,更叫得响的是1940—1946年那一段史实,那一段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抗战文化四中心之一的史实。
大江铸就了李庄人开阔的胸怀。当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同济大学等文教机构迁川苦于找不到一个立锥之所时,李庄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同济大学来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来了,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来了,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来了,中国营造学社来了,金陵大学女子文科所来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来了……一大批挺起中国脊梁的大师们来了。
谔谔之士傅斯年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发现,即是殷墟的挖掘、居延汉简的整理、敦煌石窟的发现和明清大内档案的整理。这些大都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战前就开始的工作。迁到李庄后,发现史料的机会少了,但整理和研究战前的发现却有了充裕的时间,如校对“女真资料”、“突厥集史”、“古谶纬通纂集解”、“居延汉简”、“宋辽交涉史”、“中古经济史”等。
在傅斯年的领导下,这些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傅斯年人虽住在李庄板栗坳几块水田边的一个叫桂花院的院子里,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还组织了一个志同道合的精英学术集团,聘请陈寅恪、李济、董作宾、赵元任、李芳桂、徐中舒等著名学者领导或参加史语所各组的研究工作。这些人都具有国际眼光和实证研究能力,在超越学术派别的见解上,在学术使命的认识上,在发掘新问题、找寻新材料、使用新工具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史语学派”。
短短几年间,史语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很快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和赞誉。
胡适高度评价傅斯年的史语所,是实行了英国培根所讲的“集团研究的办法”,“培根三百年前的理想,到了一百多年前才由世界上一般先进国家慢慢地做到,孟真(傅斯年)在中国做到了”。
谦谦君子董作宾
说起史语所,还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董作宾。傅斯年经常出差往重庆跑,实际上董作宾是史语所的内当家。他代理所务,可以说叫做如炙烈火,如履薄冰。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棘手的事情。好在董作宾能力强,一件一件都一一解决。
其实,董作宾能力强还远远不止于这些事,他是文史哲的通人,尤其是甲骨文的研究,享有很高的声誉。董作宾(彦堂)与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合为“甲骨四堂”。钱玄同、陈子展等曾有“堂堂堂堂,郭董罗王”的赞誉。
董作宾在板栗坳戏台上的一块大门板上,完成了《殷历谱》的研究,利用有年历根据的甲骨文,把商代晚期200多年的历史轮廓扎扎实实地重建起来。1945年,董作宾的《殷历谱》在李庄正式出版。对于这部耗费十年心血的巨著,傅斯年在序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董作宾还有一绝,便是甲骨书法。他的甲骨书法,端庄大方,典雅古朴,笔法和结构的刀味与甲骨文刻工的心曲尽管隔了几千年,仍似有一脉相袭。“秀才人情纸半张”,董作宾常以书法赠人,2010年央视二套《寻宝——走进宜宾》,就发现了他的甲骨书法真迹。
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
1940年10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迁到李庄的时候,李济刚好完成了安阳殷墟的第十五次发掘工作。在这里,他正好将那些田野考察发掘的实证实物材料进行整理研究。
李济一家住在羊街7号。每天早上,他很早就出门,朝张家祠堂的办公室走去。他是个工作狂,不做家事,力排政务,俯身书案,潜心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济以殷墟发掘为基础,通过专题和综合研究,建立了殷商文化在历史上的地位,写成中文著作《殷墟器物甲编:陶器》、《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正是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确立了殷商文明是整个东亚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文明,为中国古代史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并以此向史前延伸,为中国民族文明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李济开始,中国考古学开始摆脱历史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以自然科学看待的独立学科,因此,李济被称作“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抗战期间,李济带着老父亲、妻子、儿子和两个女儿逃难,境况非常凄惨。1940年,14岁的二女儿鹤徵在昆明患急性阑尾炎,不治而亡。1942年,17岁的大女儿凤徵在省立宜宾中学快要高中毕业了,却身染伤寒,因缺医少药,死于李庄。1945年,刚刚感受到抗战胜利的喜悦时,父亲却中风瘫痪。
生女当如林徽因
1940年底的一天,林徽因躺在李庄上坝月亮田家中的床上,昏昏沉沉不省人事。她消瘦得厉害,颧骨凸了出来,双颊陷了下去,苍白的面容毫无血色,那双晶莹的秀目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梁思成既当医生又做护士,细心地照料着林徽因,渐渐地,她一点一点地退了烧,病情有了些许好转。
1941年11月底,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开始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有时实在病得不行,林徽因倚在床上也在顽强地工作。她承担了《中国建筑史》全部书稿的校阅,并执笔写了书中的第七章——五代、宋、辽、金部分。她介绍了宋、辽、金时代中国宫式建筑的特点和制式,以及宗教建筑艺术,中国塔的建筑风格,辽、金桥梁建设,乃至城市布局和民居考证等。
1944年,《中国建筑史》终于完成。这部书林徽因没有署名,但全书融入了她的心血。所有文字都经过她的加工润色,许多地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从而集科学家的谨严、史学家的清明、艺术家的诗情于一体。
在艰苦的日子里,音乐和诗歌是林徽因的药品和食粮。从那张黑色胶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苦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十一月来临,李庄初冷,林徽因的心中充满热量和向往,她写到: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样个去处
是这渺茫江边淡泊的天
是这映红了的叶子疏疏隔着雾
是乡愁,是这许多说不出的寂寞
还是这条独自转折来去的山路
……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
林徽因毕生都在用她的才情、爱情、真情和热情歌唱着她心灵的诗歌。
……
中国大地上,叫李庄的地方千百个,但是只要你写上“中国李庄”,投递出一封信或一个邮件,寄到的地方一定是这里。李庄,为什么会如此有名?
李庄之名,名在大师。
新闻推荐
(记者樊丽通讯员张艺博)9月15日起,涉及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刑事案件,涉矿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类民商事案件,涉矿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类行政案件,涉环境资源类公益诉讼案件,将实行集...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