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唐宋美学很类似?别搞错,它们可不一样!

刘嘉郦 2017-09-18 10:14 大字

即使你能说出唐诗雄浑大气、宋词清丽婉约,但若真要让人好好分析一下唐宋美学的区别,这还真不是件容易事,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都有些类似,更何况还是联结得颇近的唐宋二朝,所谓区别,似乎也并不是那么明显。可实际上,唐宋之间亦有唐末五代的过渡时间,再加上经济发展等其他因素,唐宋美学虽说有类似的地方,但更多还是不同。近日,在由ROCA乐家与澎湃新闻共同主办的ROCA艺术商学院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博士杨焄就以“美的沉思-唐宋变革与审美趋势”为主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各有不同但无法割裂的美学联系

你印象中的唐宋美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它们是表现为从小背诵的唐诗宋词,还是演绎成一幅又一幅的经典画作,又或者是那一篇篇随口就能背上几句的文章?在很多人看来,唐宋文化十分类似,无论是从地缘来说,还是从取材而言,两者都有共同之处,但实际上,这两种文化在美学演绎方面却并不相同,“甚至说,这两者在文化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体现在艺术上,在文学上也有表现。”杨焄说。从贵族精英化到市民世俗化、从规整到写意、从宏阔到精致,这些细节之处的表现,构成了唐宋美学不同的呈现方式。传播媒介的改变让知识传播更有效率

魏晋时期,知识掌握仅限于贵族们掌握的情况达到了顶峰,平民百姓听得懂、能够说却无法书写和阅读的情况已经常态化,“科举制度的出现扭转了这一问题,它直接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杨焄说,“当然,唐代时候的贵族化、精英化问题仍然存在,毕竟所有的改变与革新都不会即时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去,它需要一定的时间。你会发现到了宋代,这个问题就明显有了好转。”

印刷术的普及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重要推手,其直接改变了文化知识的传播方式,让书籍从手工抄写向机械化印刷迈进了一大步,在获得书本的成本迅速降低以后,民众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获取便捷度都得到了直接的提升,“人人都能读书,这直接使文化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知识不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东西了。”杨焄同时强调说,此时的世俗化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为了强调在宋代,知识的普及度非常之高,“这点也反映在了诗词上。”杨焄以《全唐诗》、《全唐诗补》和《全宋词》、《敦煌曲子词集》中的一些代表作为例,进行了解释。

“‘诗言志\’,再加上当时的诗人面向的读者并非一般人,因此他们很习惯在诗中用典,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情感,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虽然说的是自己个人的感情经历,但你会发现里面有非常多的典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话四个典故,一般人能看懂吗?”相比较阳春白雪的唐诗来说,词则显得更加市民化和通俗化,表现出多变而多样的特征,很容易引起关注,“词有许多作品非常大胆,也很露骨,有时候它的存在并非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或者志向,只是为了记录,让人读懂,《敦煌曲子词集》里有一首《渔歌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胸上雪,从君咬\’,简单直白,一看就知道在写什么,对于读者的文化素养要求并不高。”

这一点在画作上也有表现。唐代画家韩滉的《文苑图》给人以安静而文雅的感觉,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更是直接以贵族为中心,表现了宫廷贵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庶民阶层完全脱离,而到了宋代,画家们的画作则更加生动鲜活,充满生活气息,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所描绘的汴梁场景正是最好的当时风俗的表现,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成了画作中心,“因为知识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审美自然也会变,那么到了最后,这些改变就都会反映在日常之中,无论是诗词还是画作,都会有所体现。”从规整到写意,从宏阔到精微

规整和写意这两种常常用在画作评论中的词汇,其实同样也适用于诗文评论。杨焄表示,唐代诗文讲究格律、讲究规范,其历史特征注定了当时的诗文有着用典的习惯,“杜诗韩文”(指的是杜甫的诗,韩愈的文)是唐代诗文写作的经典风格,“但其实也给了后人很多压力,《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等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作品,可见研究这两个人的诗文已经成了一门课程了。”

而到了宋朝,情况再度发生了变化,即使有诗人欲从格律,但是基于当时的情境,他们也并不会刻意在文中暗藏典故,反而更多走上了通俗易懂的路线,“黄庭坚的《登快阁》便是如此。‘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简单直白,一目了然,”杨焄说,“文章也一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信大家都读过,必背课文,但在当时,这篇文章可一直不被看好,尹师鲁说《岳阳楼记》是‘《传奇》体尔\’。什么传奇?其实就是小说,‘文以载道\’是传统观念里不可打破的一个观念,但是在宋代,这个观点也被不少先锋派给打破了。”

规整和写意的区别,在画作上亦有体现。唐代画作多有写实风格,富贵气重,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就是典型案例,“作者使用了石青等颜料来着色,这点在不少唐代画作上都有表现。”此时,画家所画之事,多为与皇家贵族有关,“阎立本的《步辇图》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故事。”到了宋代,这一情况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民众的知识普及率大有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传统儒学开始复苏,心理学也开始出现苗头,“文同的《墨竹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等,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写意风格。前者以竹子为内容进行作画,这也是宋代文人画作中的主要元素之一,而后者则是减笔画,笔触简单、无细节描画,但同样传达了一种文人的超旷追求与意境。”

至于书法,则同样有此特征,唐代时候的楷书讲究笔画严整而规范,而到了宋代,行书则成为了主流,从留存于世的字帖上来看,柳公权、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作品都属于规整派,也是学写毛笔字的基础,但若是看了苏轼、黄庭坚的字,那真是“错落有致”,每字都各有风格。

唐人对于事物的描述常常宏阔,讲求情绪志向的迸发,而宋人则趋于精微,更擅长借物喻世、议论为诗。“李白与苏轼,谁都知道,两个人都写过关于庐山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一看就非常宏大,一瞬间的动态之美全都出来了,苏轼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借景喻人,个人警醒,从感性体验走到理性思考,是完全不同的风格。”

“唐宋两代,除了刚刚说到的有代表性的文学、书画等方面不同的美学风格,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工艺品。”杨焄表示。作为唐代工艺品的经典之作,唐三彩有着很强的包容性,有明显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质,“唐代是多民族融合的一个时代,不少唐三彩作品中以胡人为主要创作元素,三彩胡人骑驼俑就是经典案例,而到了宋代,窑烧瓷器就是工艺品水平的高峰,含蓄、精致而内敛的风格是主要特征,哥窑葵花洗、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等瓷器就将这些特质表现得非常明显。”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不同的变化,与两个时代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有关,“货币交换方式的改变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到了宋代,商业的兴起对此也有影响,多重要素之下,唐宋两代出现的美学差异也就很容易被理解了,”杨焄解释道,“很多人会质疑,既然唐宋美学、唐宋文化都有不同,那为什么还要放在一起说呢?实际上,文化现象不是单一存在的,它可能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发展和变化,就像我们在开头说的那样,唐宋美学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在讨论时不能将其割裂开来,而应该综合辩证地去对待,有差异、有共性也有过渡,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读史的意义所在。”

“Roca艺术商学院”是Roca中国与澎湃新闻、精品家居2017年联袂推出的系列讲座活动。活动将邀请包括艺术、哲学、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知名学者来到Roca上海艺术廊,分享知识、传递理念、散播文化,成为一个内涵多元的知识与信息互动交流平台。

关于ROCA:

ROCA成立于1917年,并同时在巴塞罗那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经历100多年的发展,ROCA已经成为了全球卫浴产品的领先品牌,在全球拥有员工22600多人,工厂78家,业务涉及五大洲的170多个市场。ROCA在中国已投资自建工厂10家,生产各类陶瓷卫浴产品、浴缸、水龙头、浴室家具、浴室配件和淋浴房,进一步挖掘中国市场潜力。2016年起,ROCA也成为了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的官方赞助商,传递了健康的生活美学理念。

新闻推荐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前期跨境联合采访活动走进金昌

本报金昌9月15日讯(记者伏润之)人民日报社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将于9月19日在敦煌开幕。论坛开幕前,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敦煌文博会为主题的跨境采访活动于9月14日在甘肃省正式启动。据了...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