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 增进福祉 ——敦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侧记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敦煌市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创建成果,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近日,家住敦煌的苏金莲连续接到外地朋友打来的电话,询问敦煌居家养老的情况,朋友们言语中流露出的羡慕让她满心欢喜。年近八旬的苏金莲患有心脏病,三年前老伴的去世让家里变得异常冷清,子女常年工作在外,“报喜不报忧”是每位为人母的“私心”,苏金莲也不例外。
“身体不好的时候就凑合着吃点饭,很多家务活也干不动了。”苏金莲说,前年冬天,窗子上的一大块玻璃掉了,当天晚上只能用个绳子绑着。“现在多亏有了小杨她们,只要一个电话她们就来了,一边做家务,一边还能陪我说说话。”
小杨她们是杨秀凤、杨素梅,是敦煌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普通员工,负责苏金莲家里的保洁工作。“你们看看打扫得多干净!”老人热情地介绍着家里的新变化。
敦煌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智能终端“一键通”、民政公益12349服务热线、养老服务信息咨询及呼叫平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团队等功能载体,连接家政服务企业,为城市高龄、残疾、“三无”、空巢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慰藉、家政便民等80余项服务,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通过一年多的运行,目前,敦煌市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象的共有1195户1726人,免费发放“一键通”手机1121部,累计服务9328人次,累计补贴服务费187万元,补贴通信费56.18万元。前不久,敦煌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荣获第二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敦煌市坚持民生保障投入优先原则,近年来,累计办理惠民实事120余项,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58亿元,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由2011年的45%提高到70%。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城乡建设等一大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敦煌中学新建搬迁,西北师大敦煌学院建院招生开启了敦煌高等教育新纪元。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敦煌市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成投用,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开工建设,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9个;投资6500万元,建成了120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和急救网络体系,改建了市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科,购置了核酸监测等医疗设备及采血车、供血车,建成了儿科重症监护中心、门诊输液中心。城乡居民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实现全覆盖,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4.5岁,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规范化管理从无到有,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创新社会养老服务方式,对60周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市内公交车实行免费,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社会集中供养等养老体系不断健全,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幅改善。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发放自主创业担保贷款5.9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社区干部、村组干部和环卫职工工资水平分别提高了85.5%、129%和78%,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了130元,社会保险覆盖率由40%提高到了93%。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今年6月4日,一位热心市民拨打敦煌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2345热线反映:面粉厂附近道路塌陷,希望相关单位调查处理。接到市民电话后,工作人员及时将市民反映情况转至敦煌市住建局进行处理。敦煌市住建局迅速派工作人员现场勘察,通知维护队于6月10日之前维修完毕。12345热线回访时,反映人对住建局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服务效能、提供群众生活便利,2013年11月,敦煌市成立了集便民服务、呼叫服务、监控指挥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市民服务大厅,将政务服务之外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职能单位整合进来,为群众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大厅入驻单位14个,包括生活缴费、就业服务、法律服务等窗口20个,平均每天服务群众650余人次。在监控指挥大厅,整合了公安、交警、执法、安监、食药监等部门的监控平台和应用系统,接入了2500多个监控摄像头。同时,整合了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智能交通指挥系统、旅游营运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集中监控、信息共享、相互联动的应急平台。在便民呼叫大厅,整合全市各部门的服务热线,统一设立并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招聘了6名话务人员,建立了全市信息知识库,为市民提供咨询、投诉、举报、建议等服务。在办理流程上,属于简单的咨询事项,通过查询知识库当即进行答复。属于紧急的求助事项,电话转接到责任单位办理,并进行事件的跟踪回访。属于投诉、举报、建议等诉求事项,通过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交办职能单位进行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来电市民,呼叫中心进行回访。2016年,12345便民服务热线共接到各类来件20059件,其中:话务员当即答复16838件,电话交办责任单位处理565件,工单交办责任单位处理2656件,群众满意率达96.7%。
“明厨亮灶”工程
保障市民游客“舌尖”安全
每到饭点,敦煌市沙州市场人声鼎沸,游客、市民聚集在此,品尝地道的敦煌小吃。“味道很好,价格不贵,而且也干净卫生,地方也好找。”来自四川的游客巧巧说。巧巧和3位伙伴,来敦煌2天了,夜市是晚上必须去的地方。“有很多敦煌元素的木版画、纱巾,可以送给家人、朋友,还有很多小吃店,人超多。出门旅游,最担心吃坏肚子,店里的电视屏幕上可以看见后厨,我们吃得很放心。”
作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名城,为进一步提升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效能,敦煌市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推进“透明厨房、阳光操作”,以中小型餐馆、学校食堂为重点,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全面落实“明厨亮灶”工程。敦煌市采用视频传输等技术,将“后厨”展示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通过这种方式,将餐饮服务单位的操作间、凉菜间、洗消间、食品库房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通过直观形式或视频方式展示给消费者,使“后厨”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透明厨房”。目前,敦煌市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落实率达98%以上,并且对沙州市场、特色小吃一条街、月牙泉小镇等重点区域250家小餐饮推行了视频监控式“明厨亮灶”工程,实现了网上监控。
多措并举
让文化遗产保护更科学
随着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投入使用,莫高窟游客合理接待量由每天3000人次提高至6000人次,最大化地实现了文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之间的平衡。
总投资3.4亿元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核心项目。展示中心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全面采集与保存敦煌莫高窟壁画图像,借助具有最佳视觉艺术效果的8K影院系统,向游客播放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虚拟漫游洞窟的《梦幻佛宫》两部数字电影,让游客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感观体验。同时,展示中心通过在线调控,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优化参观游览流程,既缩短了游客在洞窟滞留时间,减轻了洞窟长时间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压力,使洞窟得以“休养生息、延年益寿”;又将精美的壁画、彩塑“搬”出洞窟,帮助游客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敦煌文化艺术,破解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难题,使莫高窟成为国内外首个通过数字化应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
敦煌市把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作为最大的使命担当,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敦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和首位工程全力推进。敦煌市着力在规划上谋长远,投资5000多万元修编《敦煌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敦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敦煌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敦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悬泉置遗址保护规划》《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阳关遗址保护规划》《敦煌古城保护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厘清界限。敦煌市着力在措施上再强化,投资8000万元完成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树碑立界”工程,系统修复西云观壁画酥碱、空鼓、脱落等病害,全面修缮火神庙大殿,完成了玉门关、汉长城、悬泉置遗址监测预警体系工程,沙州城遗址西北角墩展示利用工程和境内长城及烽燧抢险加固项目等文物保护工程。敦煌市着力在传承上下功夫,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第二次全面普查,积极申报代表作目录。至目前,全市列入国家、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52项、传承人29人。其中,敦煌曲子戏入列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敦煌彩塑制作技艺等7项入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敦煌市被文化部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试点城市,数据库已经初步建成。敦煌市着力在创新上求突破,借力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引领作用全面显现,引进《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丝路花雨》等大型演艺项目,新建千年敦煌、天赐一秀、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等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至2016年底,敦煌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是2010年的6.6倍。
□周斌全阎婧娴摄影:杜雨林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敦煌市便民呼叫服务中心
敦煌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已经建成的智慧敦煌社会管理指挥中心
投资1.5亿元新建的敦煌中学
新闻推荐
◎今日看点敦煌既是数千年华夏文明的宝贵“资源库”,也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博大“基因库”。这座拥有2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产业的兴起,无疑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