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枢纽城市的历史文化担当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管窥(上篇)
本报记者陈思侠
文化的复兴,激活了丝路梦。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再现了丝路文明相互交流、互学互鉴的辉煌,也成为敦煌文化自信的释放点。尤其是《敦煌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机制的建立,为推进丝绸之路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5个省和地区的16家文化企业,进行了项目推介,共有影视类、文化创意类、文化科技类、文化旅游类等8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1078亿元。这些项目代表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观念和新兴业态。
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敦煌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文献宝库。在那数以万计的黄卷赤轴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敦煌文化记述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罕见。
敦煌文化独特的魅力,为敦煌文化自信确立了基点。
“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先要学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滋养人们的心灵、道德和素质都非常有意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我经常说,软实力实际上是个硬东西。敦煌研究院很多人有个习惯,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洞窟看看。看到这些美丽的壁画、雕塑,就会沉浸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心灵得到一种慰藉。这个过程也是慢慢接受文化陶冶,不断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的过程。”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
首届敦煌文博会举世瞩目,那么在持续办好文博会上,酒泉该如何担当起陇原文化自信的标杆?
市委书记康军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暨敦煌文博会筹备工作大会上指出,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扩大“敦煌飞天”和“酒泉航天”品牌影响力,统筹科学规划、产业聚集、多元融合、开放合作、机制创新等重点,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水平,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模,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多元融合,扩大文化旅游产业开放合作,创新文化旅游产业体制机制,推动文化旅游大繁荣大发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区域文化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户外运动之都,为建设活力小康生态魅力幸福酒泉奠定坚实基础。
“敦煌文博会是国家级平台。敦煌市主要是尽好东道主之责,概括起来就是做好‘强筋、壮骨、靓肤\’三篇文章。”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说。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阳关镇是敦煌市“一镇一业”“一镇一品”葡萄生产专业镇。今年预计葡萄总产3150万公斤,收入1.23亿元,比去年增产850万公斤。图为阳关镇二墩村种植户查看葡萄长势。本报记者杨璐摄...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