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理想信念 记阿克塞县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杨智武

酒泉日报 2019-07-01 04:19 大字

2005年,杨智武被分配到阿克塞县红柳湾农牧业开发区工作。

初到红柳湾农牧业开发区时,看到简陋的办公室、破旧的民房、坑洼泥泞的砂石路,杨智武感觉现实不尽如人意、才华无处施展,他一度陷入困惑,甚至迷茫。

“可青春不容有片刻等待和迟疑,不能看着时光老去,我最终坚持了下来。只要你是金子,就会发光;只要你斗志昂扬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就会有所收获。”杨智武说。

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杨智武感受到朴实和真诚,感受到这里需要像他一样的年轻人,便决心坚守在这里。

80%的节假日不能休息

2006年,单位将农水管理工作交给了他。在此之前,农水管理工作一直备受农牧民关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骑着摩托车,不论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水渠上有事,都会赶去解决。尤其在农忙季节,他时常早上不到7时就在田间地头,晚上10时还没回家,一年中有80%的节假日不能休息,经常满脸泥、浑身土。

2010年5月的一天下午,单位通知杨智武回来开会。他放下手头的工作,骑摩托车赶回单位,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一张陌生的脸。只听见对方说:“叔叔,请喝茶。”原来,新同事把他当成找领导办事的农牧民了。从此,杨智武在单位“长”了辈分。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智武自从接手农水管理工作以来,严格按照单位轮水制度,杜绝“人情水、关系水”,使多年来群众反映的农水管理不合理的问题得到解决,受到农牧户的一致好评。

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

作为一名基层农技员,当看到开发区生产技术落后、粮食蔬菜产量偏低时,杨智武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农业新知识、技术传授给群众,引导他们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2010年,阿克塞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全县城乡居民吃菜问题,决定在红柳湾农牧业开发区新建非耕地日光温室。杨智武和同事顶着炎炎烈日,实地勘测、规划、放线,督促温室施工建造。20座日光温室于当年12月建成投入生产。

由于阿克塞县蔬菜产业刚刚起步,设施蔬菜生产缺技术、缺条件,很多种植户都是初次接触蔬菜种植,甚至部分种植户从未接触过农业生产。为保证设施蔬菜种植工作顺利进行,杨智武又挑起指导全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温室蔬菜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重担,当起了他们的“义务讲解员”和“技术老师”。他和同事指导农户进行栽培基质发料混配、穴盘育苗、茬口安排、定植管理,深入了解查看各类蔬菜长势,为农户无偿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从每一个温室的育苗、定植、施肥、浇水到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只要农户有需要,就现场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当年,蔬菜棚均收入达1.5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遇到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工作,杨智武都主动加班加点,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有时候,种植的蔬菜出现异常情况,接到种植户打来的咨询电话后,他总是耐心地解答,教给他们有效的处理方法。一些种植户想种新品种的蔬菜、经济作物,他就想办法帮种植户找来种子、种苗。

“一个人在事业上立足的根本,是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杨智武说。

选择了这里,就选择了奉献

用汗水见证成长,用奉献丈量价值。10多年来,杨智武主动、耐心地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赢得了种植户的信任。

多年来,他和同事走遍了红柳湾农牧业开发区的每块土地,从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成长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农业技术员。2011年,他被授予“酒泉风采市民”称号;2013年,被阿克塞县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甘肃省百佳基层农技员”;2016年,被评为“酒泉市农技推广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酒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今年,他被评选为“酒泉市道德模范”。

“选择了这里,就选择了奉献。虽然失去了一些东西,但我没有失去最宝贵的理想信念。”杨智武说。

□本报记者王国全

新闻推荐

加强应急处置 不让群众受灾 酒泉市全力应对强降雨天气

本报讯(记者杨阳周爱玲)6月20日,酒泉市普降小到中雨,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肃北县、阿克塞县和瓜州县南部出现中...

阿克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