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坝:野骆驼的天然“产房”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2-18 01:00 大字

觅食中的野骆驼种群

保护区东界碑

本报记者苏海琴

甘肃省最西端,有一片浩瀚的戈壁沙漠显得格外神奇而又壮观,这就是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阿尔金山下,美丽安南坝。操场连天边,景色如诗画……这是诗人笔下这块神奇土地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保护区通过引水源、建保护站、救驼羔、野外巡护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减少了危害野骆驼生存的不良因素,野骆驼种群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如今,人迹罕至的保护区被誉为野骆驼的天然“产房”。

野生动物的天堂

野骆驼,全名野生双峰骆驼。目前全球的野骆驼总数不足1000峰,国内约650峰,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由于生存数量极少,野骆驼被联合国列入濒危珍稀物种红皮书,被我国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物种。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就生活着全国野骆驼种群的1/3,是野骆驼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

野骆驼如此珍稀,又因多年来气候干旱,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野骆驼生活区域大部分泉眼干涸,小溪断流,植被大量死亡,野骆驼赖以生存的水源和牧草越来越少。再加上周边区域以前存在采矿、探险、旅游等行为,不仅占用了水源,人类活动也直接影响着野骆驼的生存环境,野骆驼为寻找水源,不得不向更深、更险的峡谷探索,时常受到狼、豺等肉食动物袭击,整个野骆驼种群的生存状况面临着严重危机。

为了保护这些“戈壁精灵”,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成立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多坝沟、冬格列克、安南坝、乌什喀特四个管护站,8个管护点。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设立的两个野骆驼保护区之一,位于阿尔金山北麓,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西部,北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靠青海省。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39.6万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2.85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2.4%;缓冲区12.05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0.5%;实验区14.7万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7.1%。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野骆驼为主的野生动物及荒漠草原生态系统。

除了野骆驼,保护区内其他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陆生野生动物120种,隶属于17目41科,占甘肃省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15.9%,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的28种,包括野骆驼、藏野驴、雪豹、金雕、白尾海雕等。

另外,在安南坝保护区内,还分布着高寒草原、荒漠灌木、半灌木、盐化草甸等多种植被类型,这些旱生、超旱生植被类型,不仅是西北荒漠地区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屏障,而且还是严酷环境中保留下来的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是我国十分珍贵的物种基因资源库。

戈壁滩上的“胡杨泉”

保护区是这些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保存地和避难所,保护区管理局承担着保护全球野骆驼种群三分之一及其栖息地的特殊使命。

干旱缺水是该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安南坝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护区主要以戈壁、荒漠为主,年降水量不足8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了2600毫米。近年来,干燥的气候使保护区内泉眼干涸,小溪断流,水资源比较缺乏。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野骆驼都面临着饮水难题。

为解决野骆驼的饮水问题,安南坝保护区管理局大力实施饮水工程,通过铺设管道,引山泉入戈壁,在野骆驼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引入水源。这个被称为“胡杨泉”的不足30立方米的饮水池,由保护区工作人员在2011年8月建成,已成为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内野骆驼群荒漠生存生活的生命之水。随后几年内陆续修建了6处涝池作为野骆驼的饮水点。

保护野骆驼,除了修建人工饮水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野骆驼的影响和对其栖息地的干扰,保护好生态环境,为野骆驼营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为此,保护区不断加强管护工作,建成了乌什喀特、冬格列克等4个保护站及大红山检查点,先后招聘管护人员60多名,划定管护区域,与管护人员签订了管护合同、安全管护责任书,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方案和巡护线路,在加强常态化巡护的基础上,联合周边保护区和森林公安民警,经常性开展资源保护执法大检查与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有效预防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现象。

(转7版)

新闻推荐

4分钟速览: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第九集、第十集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十八集大型电视纪录片12月2日起...

阿克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