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黑走马”最美的韵律 记阿克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黑走马”传承人库丽木剑

酒泉日报 2018-07-10 10:56 大字

2014年,19岁的库丽木剑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阿克塞,进了县文工团。参加工作4年来,库丽木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阿克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黑走马”这一哈萨克族典型的传统舞蹈不断发扬光大。库丽木剑在舞蹈中实现着自己的中国梦——她想有朝一日把“黑走马”舞蹈推向更大的舞台,让文化的力量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用舞蹈诠释深厚的草原文化

“‘黑走马\’是哈萨克族典型的传统舞蹈,对场合、年龄、性别等方面都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音乐响起、只要兴致来了,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跳起来。”库丽木剑说。

哈萨克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而哈萨克族的舞蹈艺术,则融合了哈萨克族文化,洋溢着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生动地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其中,“黑走马”则是哈萨克族舞蹈艺术中的代表作之一。

“我从小就受到哈萨克舞蹈艺术的熏陶,对跳舞情有独钟。我至今都记得特别清楚,在我很小的时候,只要“黑走马”音乐响起,男女老少就开始在不同的地方翩翩起舞。他们一个个抖动着肩膀、摆动着胳膊,虽然大部分人的动作单一而又机械,但他们在跳舞时的那种神情、那种自信,还有那欢快的笑容,很吸引人、感染人。”库丽木剑说。

也就是从那时起,库丽木剑深深地爱上了这神奇的舞蹈——“黑走马”。从小就表现出良好舞蹈天赋的库丽木剑,初中毕业后进入新疆艺术学院学习舞蹈表演。库丽木剑不仅系统地学习了舞蹈的基本理论,还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艺,这使她对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黑走马”所蕴含的草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新中保留原有的色彩

“舞蹈的动作可以创新,但是最好的传承就是保持‘黑走马\’古色古香的传统味道,不要让它演变成现代舞蹈。毕竟这个舞蹈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承载着哈萨克这一多年的游牧民族在生产生活中的很多元素,传承了这一悠久历史文化,也就是保住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库丽木剑说。

库丽木剑和县文工团所有人员,就在“黑走马”原有动作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元素,比如把哈萨克族“姑娘追”“叼羊”等传统马上运动的动作进行改编并加入其中,使其看上去更加丰富动人。但最重要的是,一切动作都要遵循‘黑走马\’的旋律,并以其原有的传统动作为主。

库丽木剑说,她成为县歌舞团一名演员后,除过日常排练,她还主动挑战传统“黑走马”舞蹈中存在的不足,根据“黑走马”的基本动作大胆创新,使其更适合在舞台上演出。

如今,在舞台上演绎“黑走马”的库丽木剑,动作飘逸,优美舒展,韵律感强,手势手型变化多端,动作表情配合到位;时而活泼开放,时而含蓄娇羞,并与舞伴以神传情、配合默契,把哈萨克族姑娘美丽而自豪的“花儿赞”、窥视恋人的“羞窥”、前俯后仰的“展裙吊花”等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库丽木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黑走马”舞蹈推向更大的舞台。

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舞蹈

“跳舞需要很强的基本功,但对于我们的传统舞蹈‘黑走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它的‘原汁原味\’。我和我的舞伴们经常到各种不同的场所,观看长者的表演,细心观察,学习他们那种比较原始和传统的动作,并把其融入我们的舞蹈,使其更加完美。”库丽木剑说。

在阿克塞县及所在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下,库丽木剑不仅刻苦练习提高表演技能,还主动出击积极展示,扩大‘黑走马\’舞蹈的影响力。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新疆伊犁州第二届卡拉角勒哈舞蹈大赛二等奖、酒泉市青少年才艺大赛金奖等奖项。库丽木剑还多次参与各类非遗展演活动,并走进社区、乡镇、学校,无偿开展‘黑走马\’舞蹈培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舞蹈队伍中来。

“因为热爱,我愈加感觉责任重大。现在,我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还要力推哈萨克族这一典型的传统舞蹈走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们的‘黑走马\’,进而走进阿克塞,了解阿克塞,不断提升阿克塞的知名度。”库丽木剑告诉记者。

正如库丽木剑所言,是阿克塞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她。作为“黑走马”的传承人,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这条路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周爱玲

通讯员娜再拉

库丽木剑(右二)参加专场演出。

新闻推荐

一切围绕项目转 一切围绕项目干 阿克塞县项目建设向优势产业聚焦

本报记者陈思侠阿克塞县四十里戈壁千万千瓦级光热发电基地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多晶硅板,像一艘起航的方舟备受关注...

阿克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阿克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