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中方对联合利华涨价态度“软化”
北京方面发出信号,暗示中国遏制通胀的行动并非要阻止一切涨价。中国的价格监督部门称联合利华不会因为通知零售商上调一些日用品价格而受到处罚。
本月早些时候,联合利华因散布涨价信息引发了恐慌性购买,被处以200万元人民币罚款。本周,据媒体报道,联合利华告诉零售商,该公司将上调旗下几个品牌的洗护用品价格。
中国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联合利华不会因为此举而受到处罚,“联合利华这样的企业有权决定是否涨价,这是企业的决定,官方不会干预"。这番话可能会减轻一些外国消费品制造商的担心,这些制造商对中国以发表涨价言论为由处罚联合利华的决定感到震惊。
发改委在解释其此前处罚决定的时候,批评联合利华有关负责人多次告诉媒体,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洗衣粉和肥皂价格可能上调。官方称,联合利华此举是一种串通定价行为,目的是确保其他制造商跟随涨价。
“政府明白它不能永远限制价格,在某个时候企业将不得不提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的肖恩·赖因表示, “企业如果无法盈利,就不会在中国投资"。
尽管政府对行业协会、超市和个别公司广泛施压,要求避免涨价,但中国上月的通胀仍居高不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针对成本的不断上涨,一部分消费品制造商已采取缩减包装的对策,这是一种变相的涨价。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7日文章】题:物价调控不能只靠行政手段(作者曾昭鹏)
在物价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刚在近期因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而被中国当局罚款 200万元人民币的日化品制造商联合利华,近日再次被媒体曝出可能有“顶风作案"之嫌,悄然提高了部分产品的价格,引起舆论和民间的广泛关注。
相对于上一次在3月底酝酿提价期间频频发声、维护涨价立场的姿态,联合利华此次明显低调,面对媒体询问时没有多作解释。
事实上,据媒体调查发现,不仅联合利华有涨价的动作,其他日化品牌也同样悄悄提价。对许多经销商来说,此次价格上调不过是一次被延迟的调整。上个月初,发改委密集约谈日化企业,获得它们同意“暂缓提价",如今这些企业重新启动调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凸显有关当局通过行政措施干预物价的局限性。
企业必须创造盈利,长期在亏损或低盈利的状态下经营显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运作方式。但从管制物价的角度,决策者和消费者未必以同样宽容的心态谅解企业追逐盈利的目标,可以想像的是,消费者更希望有关当局使用更强力的行政手段来达到立竿见影、限制消费品价格攀高的效果。
管理通胀预期必须采用多管齐下的工具和措施,包括综合运用多种价格和数量工具,行政手段不过是其中一种手段,而且其使用必须建立在不破坏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否则将回归计划经济时代的指令式经济模式,与这个时代的发展方向格格不入。
如果政府再次尝试推出更多力度更大的行政措施,试图影响企业自主的定价行为,对外传达的信号显然是一个过度依赖行政手段应对通胀的政策倾向,而且也将让外界对其应对通胀的能力和政策选择形成疑虑。毕竟事实说明,用行政手段干预物价,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无法从根本上将之化解。
在外界普遍预测中国通胀仍将维持高位的情况下,除了价格管制外,决策者显然必须拿出其他办法来。
新闻推荐
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产品成本上涨、行业竞争激烈,让日化企业真正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在8月多家日化跨国企业发布的上半年财报中,外界看到的是其增长乏力的一面。日前,全球最大快速消费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