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席子 □陈福年

金昌日报 2021-09-23 09:19 大字

我家居住在南坝乡西校村,依附在祁连山山角,北与大河滩隔河相望,远远望去像一座孤岛,早晚温差大,土地贫瘠,属沙土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在地埂、沟渠、荒滩等到处生长着茂密的芨芨草。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别小看了不起眼的芨芨草,它的用处有很多,生产队用芨芨草拧捆麦子的草腰子、搓草绳、编盛粮食的囤子、栽扫把等。自从我记事起,影响最深的是家家户户土炕上都铺着用芨芨草编的席子,席子上面铺着羊毛洗的毡,毡上铺着床单。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草席子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和享受,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别小看编席子。编席子是有讲究的,是手艺活。每个村社都有几个编席匠,这些编席匠技艺精湛,做工精细,大都得到村民们的认可。

编席子先要备料,自然少不了芨芨草。夏天的芨芨草比较脆,容易折断,只能用来打捆麦子的草腰子。只有到了深秋,芨芨草变成黄色,用手一根根拔下来,或用一米长的木棍,分一把芨芨缠绕在木棍上撬下来,俗称拔芨芨。

拔芨芨也是技巧活,木棍上缠的拔芨芨,用劲大了容易把棍子撬断,缠的少了芨芨草容易在中间折断。经过精心筛选,分细中粗,一捆一捆立在墙角或堆放到房顶上,晒干放到柴房里,不能淋上雨水。等冬季农闲时,把芨芨草外面包裹的皮剥去,选一些中粗的芨芨草,喷上水,请自己认为手艺比较好的编席匠到家来编席。席子的质量与笈笈草的质量有关。细的硬度不够,编出的席子软;粗的中间空,俗称“炮杆子”,柔韧度不够,编出的席子僵硬;只有不粗不细的芨芨草编出的席子,表面光滑柔软,铺在炕上结实耐用。

一般一张席正常情况下能用五六年。那时,农村冬天取暖,少数生活好一点的农户,采用炉子架上煤炭,白天用来做饭取暖,到夜里把火炉封上,等到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解封。大多数农户采用填火炕,常用麦草混合牛羊的粪便,每天早晨天蒙亮,母亲就开始把昨天填进炕燃烧后的灰,用长把铁锹掏出来,堆放到指定的地方。炕灰是上好的肥料,含钾元素高,利于农作物生长。有时,填炕的材料把握不均匀,或在填炕的过程中往里送的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很容易把土炕烧红,席子烧黄烧焦,开窟窿的席子就不能用了,只能凑和到来年再请人编了。

编席子一般根据自家炕的大小而定,小炕编一张席子就够了,大炕需编两张。一张席手工一般一块五,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活困难的农家干脆把编席匠请到家里来,管上几顿饭抵消工钱。那时候父亲剔头刮胡子的技术好,村上的老年人都爱找父亲。我家编过的席子,基本没有掏过钱,都是管几顿饭,剔几次头就罢了。

编席子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苦力活。编席要用巧劲,十指交替紧扣,参合严密,还要小心芨芨扎破手指。编织到总宽度快达标时,要预织一道加宽的花纹,层层递减继续编,离总长度一尺时收顶倒花子,中间再加一道宽纹。最难编的是席边和席角,不认真就会歪歪扭扭,四角翘起来不平整,一般一张席子一天的功夫就编好了,卷起来晾晒几天就能铺了。

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多数年轻人进了城,住上了楼房,农村居人家炕上也不铺席子了,它作为历史的产物,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新闻推荐

王钧看望慰问“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获得者徐文国 王富民一同慰问

本报讯(记者孙彩霞)9月16日,市委书记王钧来到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看望慰问2020年“感动甘肃·陇人骄子”提名奖获得者徐文...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