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地区“元宵节”民俗 肖永晖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河西地区,不少地方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上塔灯的祈福仪式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河西地区,自古就有上塔灯的祈福仪式,遵循“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习俗,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正月十三这天晚上竖起高高的灯塔,祈福学子登科晋第、事业蒸蒸日上。同时,这天要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正月十八晚上是落灯,要吃面条,象征“顺顺畅畅”。在民俗广场,一起升起红红灯笼,观看精彩的民俗表演。灯笼红红闹元宵,圆圆的红灯笼,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生活和美、团圆的期盼。
吉祥如意 “卍”字灯
金昌的元宵灯会由来已久。永昌“卍”字灯俗特色独具,是永昌民间文化的代表项目之一,2007年5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清末和民国时,正月十五日永昌县城举办元宵花灯会,其中以红山窑镇毛卜喇村的“卐”字灯会最有名,“卐”字灯会谱是由毛卜喇村村民李发仁于明朝时从北京绘来。
闹灯时,首先在村中心选一块空地,先按图谱栽杆,构成通路回转盘旋的灯迷宫。栽杆按照横竖各十九排,每排十九根灯杆,间距一般为2米,呈正方形,杆高2米,共361根。其中一根设在灯场正中,高为7至8米,上挂大型花灯一盏。其余360根灯杆,由各户人家将制作好的一尺大小各色花灯,悬挂于杆之顶端。然后,再按图谱规定将灯杆用绳子连起,让观灯者按规定路线行走。灯笼一般用不同色彩的花纸或绸纱制成,上写“吉祥如意”“岁岁平安”等吉祥用语。这样就构成了迷宫一样的方阵,其中通道回转盘旋,颇似“卍”字形,故称为“卍”字灯。灯场进出口处扎一彩门,上挂红绿纱绸做的长方形大纱灯三盏。灯上绘有“八仙过海”“桃园结义”“西游记”等神话、历史故事图案,并做龙、凤、鹿、鹤或十二生肖动物形象加以装饰。彩门两边各有四盏大红宫灯排成八字形,俗叫“八字灯”。彩门对面20米处树花灯六盏以为屏障,夜晚点燃花灯,整个灯场庄严辉煌,社火秧歌和观灯群众都顺道盘舞、观灯,热闹非凡。
永昌“万字灯俗”,从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六日晚结束,分别为“上元一品”“中元二品”“三元三品”“天下太平”,灯光香烟缭绕相映,别具特色。
四季平安“游百病”
在民间,农历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摸城门钉、走百灵、跑百病、舞旗花、爬城头、送牛桩、嫁鼠女、逛庙会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如今,在河西大地,“游百病”已经成为正月十六一项民间必不可少的敬佛拜神,祈福禳灾的一种自发性活动。永昌县主要场所是在北武当山及其寺庙。
正月十六日“游百病”,具有原始民间风俗的祈求愿望,是古朴原生态的一种民间民俗风情。它反映出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原始宗教情结,更是研究地域性宗教观、民俗风情、民众社会生活价值取向的活化石。也因为正月十六是春节年俗文化的最后一天,所以人们心情放松,以游百病的形式,除去晦气,迎接风调雨顺的又一年。
新闻推荐
就业服务不打烊 网上招聘不停歇 金昌市认真开展春节期间稳岗留工工作
本报讯(记者常建哲)为贯彻省人社厅等七部门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的要求,春节期间,市人社部门开展了形式多...
永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