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纬38°的牧草香

金昌日报 2020-09-04 10:18 大字

8月22日,记者在永昌县六坝镇玉宝村紫花苜蓿连片种植基地看到,蓝天白云下的紫花苜蓿显得格外葱郁青翠。一旁前两天收割过的第三茬苜蓿正在地里晾晒,微风吹过,带来阵阵青草香气,深深吸上一口,让人心旷神怡。

“天气好的话,这茬收割的苜蓿再晾晒一两天就可以打捆入库了。”永昌县宝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志斌说,去年他投入使用的两台进口自走式收割机,压扁苜蓿效果非常好,能挤压水分加快晾晒速度,晾晒四五天就可打捆,降低了因天气突变导致牧草品质下降的可能性。

苜蓿号称“牧草之王”,在永昌正常一年可收割四茬,头茬苜蓿蛋白质含量最高、商品性最好,因此供不应求。“牧草品质的评定取决于粗蛋白含量,而这一指标主要由收割打捆时间来把控,特优级苜蓿生长周期为28天,如果因收割后晾晒拖延没能及时打捆,苜蓿等级很有可能降为次级。”宋志斌解释。

宋志斌与牧草“打交道”将近10年,经历了从小商小贩式的粗放管理到基地化生产,再到如今的精细化分级管理、商品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宋志斌见证了金昌牧草产业的发展历程。他坦言,这一过程离不开现代农业设施的发展、品牌意识的提升和专业化分工操作。

在宝光公司的苜蓿基地内,新鲜苜蓿正在生长。仓库里,一个个打好捆的青草饲料高高码起,记者看到,一名工人开着叉车,将一个个印有“番禾优质紫花苜蓿”字样的重约450公斤的草捆整齐地装到3辆货运平板车上。这批总重约100吨的草捆将运往宁夏、内蒙古等地。

“这些草捆都是一级草,和美国进口草的标准一致。我们公司的一级草主要销售给蒙牛、伊利、夏进这些大型乳业公司和一些大型养殖场。”宋志斌说,近年来随着乳业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草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每年从6月份开始持续到年底,都是牧草销售的旺季,截至7月,订单量达3万余吨。

“牧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也是金昌市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看着货车缓慢驶离,宋志斌心里甜甜的,他筹划的优质牧草的试种、品种繁育、技术指导等产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正在逐步实施。

为优化牧草品质,宝光公司于去年底新建了年处理25万吨的牧草加工项目,其中近期已经投入使用的裹包青贮苜蓿草项目,对新鲜苜蓿进行调制加工发酵,形成的青贮饲料既能消除因天气因素导致牧草品质下降、价格下跌的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冬春季节牲畜缺乏高品质青绿饲料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加拿大的阿迪娜、美国FGA公司的WL系列世界最优苜蓿品种落户金昌,在这片沃野良田上生根发芽,大批牧草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的方式,走上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之路。小小的苜蓿种子在金昌落地生根发芽,并带动了草产业发展,这得益于金昌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金昌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宜牧草种植,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达16%至22%。”宋志斌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金昌市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5万余亩。其中,苜蓿种植面积达20万余亩,燕麦等其他牧草约5万余亩。

金昌已成为甘肃省最大的商品苜蓿种植基地,全市3000亩以上的牧草种植企业达39家、牧草及饲料加工企业10家,形成了南部沿山优质燕麦和中部绿洲优质苜蓿优势产区,是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去年,金昌市产牧草20万吨,牧草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力带动了畜禽养殖、物流交通、饲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优势产业。

新闻推荐

红山窑司法所多措并举开展法治扶贫工作

本报讯永昌县红山窑司法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优势,认真落实省司法厅法治扶贫“十项行动”,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法...

永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