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镇:源头治理见实效 乡村旧貌换新颜

金昌日报 2020-08-19 09:56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峰 实习生于钦园)永昌县水源镇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狠抓源头治理,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水源镇通过农政通、微信、QQ群、宣传栏等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营造人人关注人居环境、村村改善人居环境、时时维护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把改善人居环境与推进“先锋引领”选树环境整治模范行动相结合,深入开展“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卫生村社”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保洁、讲究卫生的内生动力,实现村容村貌和村风民风的双提升。

以治理“十六乱”重点,水源镇深入开展“六清行动”,着力在巩固成果和提升效果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共清理“三堆”4.3万立方米、无人机航拍垃圾点51处,拆除违章建筑87处,清理乱贴乱画320处。对废旧房屋进行全面摸排,对有人居住的院落,认真宣传政策,动员其进行维修或新建;对无人居住的院落,讲明政策,由镇村统一进行拆除。坚持“因地制宜、方便好用”原则,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已完成改厕520座。构建废旧农膜回收长效机制,以大户为主,带动农户,合理划分责任区域,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充分发挥村级保洁员力量,组织清理公共区域的废旧地膜,督促农户及时清理自己地里的废旧农膜,目前已回收废旧农膜530余吨。

水源镇探索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对保洁员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制度,修订完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兑换”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实行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评比和 “门前四包”责任制,构建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通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建立起“社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已建成村社垃圾固定收集点11个,配备户用垃圾箱2266个,电动保洁车25辆,每天清扫拉运村社内的垃圾,有效缓解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问题。

水源镇还将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五定为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日,组织进行大扫除。各村每周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每月结合“党员固定日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集中整治与平时保持相结合,专人负责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做到垃圾清理全天候、全覆盖,不留死角。

新闻推荐

永昌县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近日,记者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永昌县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狠抓...

永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昌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