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义的“杏”福商机
一条河、一对塔、一湾水,成了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村三社农民王忠义赚钱的法宝。
这条河——金川河,在红山与营盘顶两山之间的御山峡谷中流淌了千年,孕育出了著名的永昌八大景之一——“金水潺声”。
这对塔——圣容寺塔,如一对母子或是兄弟,挟大唐古风,隔御山峡谷相望,引来许多人观赏。
这湾水——金川峡水库,不但调蓄水源、灌溉农田,支持工业,还为金昌人提供了生活用水,而且成为金昌的一处旅游胜地……
在永昌县城北10公里处,王忠义的杏园正建在游人出入这些景点的必经之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使这方杏园占据了“地利”。
“人间四月芳菲尽”,川东“杏花”始盛开。每年8月,经过两个多月的孕育生长,外地杏子、周边的杏子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冷凉、温润的气候条件,让王忠义家晚熟的杏子又独享了“天时”。
“平均每天的销量都在100斤左右,大部分是来旅游的游客在购买。”54岁的王忠义黑瘦的脸庞被一副茶色太阳镜遮去了三分之一,镜片后面一双精明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说话间,他已经麻利地打包好了三箱杏子,等待永昌县城里的电商来取件。今年夏天刚入伏,永昌县的气温就急速回升,从7月底开始,王忠义的杏子比往年提前了一周成熟,网上销售杏子对他来说还有点陌生。
王忠义小时候,家里就有一个一亩半的果园。受父亲的影响,王忠义从小就喜欢跟着父亲在自家的果园里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初中毕业后,王忠义被川东小学聘为社请教师,一年后,他又调至川西小学教书育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忠义利用教学间隙,一边借助《甘肃农民报》和相关书籍学习果树病虫害防治和嫁接技术,一边在自家的果园里摸索实践,渐渐地掌握了一手好技术。2002年起,市上整合教育资源,学校被撤并了,王忠义结束了教书生涯,开始专心经营果园,发展林果业。过去,父亲种苹果、种梨,但每年都因霜冻影响了品质和收入。根据气候条件和地理优势,王忠义对果园重新进行定位调整,将自家的8亩责任田,陆续改种成杏树。从一亩半发展到8亩,杏园在2017年开始“达标”,产量达到了8000多斤,当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的气候条件不错,王忠义的杏子又迎来了丰收年。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近几年,村里人看到了种杏子带来的丰厚利润,纷纷建起了杏园。但杏子储存期短,村里的杏子外销不畅。为了不影响收入,王忠义开始打起了收获销售的“时间差”,他年年有计划地更新杏树品种,从早熟的兰州大接杏,到李广杏、曹杏、丰园红杏等等,现在杏子的品种已有7个,各品种的杏子,成熟期依次错开10天左右,这样一来,他的杏子不再一窝蜂成熟,逐渐延长了销售期,杏园也成了王忠义稳定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为了留住老客户,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占据了“天时”“地利”的王忠义,又打起了“人和”牌。了解到前来购买杏子的游人吃要讲究绿色环保,王忠义和妻子便在杏园前辟出一块小菜地,种上了绿色无污染的蔬菜,供购买杏子的游人免费采摘。这份善意,温暖了许多老顾客,特别是金昌市区的一些游人,每年杏子成熟时节,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他家的杏园里采摘杏子,顺便再带一颗葫芦瓜或者其他小菜,高高兴兴回金后,口口相传,又为他们带来许多顾客。
十多年来,从过去骑车进城叫卖,到今天游人上门购买,日渐兴旺的永昌旅游业改变了王忠义家杏子的销售方式。这种变化,又让闲不住的王忠义能腾出手来,开始发展养殖业。“最多时有两百多只羊,现在存栏的还有一百多只。”半林半牧,让王忠义的日子日渐红火。
新闻推荐
推开厕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坐便马桶,周围地面以瓷砖铺就,显得干净整洁。这是老罗在7月21日新修好的厕所。老罗全名罗卫,是...
永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永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