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都金昌:砥砺中前进 奋斗中辉煌
人民文化广场
金水湖景区
金昌名片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地区
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金昌崛起于戈壁荒滩,从无到有、从绿到美,成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勤劳淳朴的金昌人民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
1981年,国家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第四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昌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金昌以工业立市,尤其是1992年以来,金昌紧抓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壮大有色金属、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成为全省工业排头兵。进入21世纪,金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初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工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进一步丰富拓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贯彻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工业强市和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地企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努力实现金昌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发展。
经济整体持续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金昌市依托矿产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逐步确立“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2017年,金昌经济总量达224.3亿元,约为1981年建市初的69倍,年均增长12%,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尤其是2000年至2007年,金昌市经济增速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增速降至6.2%,随后的2009年至2013年,逐步摆脱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速再度达到两位数增长。2014年至2017年,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金昌市经济发展也逐步转入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经济虽然降速,但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较以往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1年的16.2:56.4:25.4调整为2017年的9.2∶50.3∶40.5,由工业主导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工业、第三产业协同并进的多元综合型经济。财政收入实现同步快速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49.9亿元,是1981年的294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22亿元,是1981年的218倍。
工业强市战略成效卓著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稳步推进,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以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工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幅提高。多年来,全市加快培育发展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金昌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工业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发展方式由速度型逐步向质量型转变。2017年,金昌市实现工业增加值79.8亿元,是1981年的4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2.9亿元,是建市初的735倍。
金川集团公司等驻金大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施跨国经营,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先后荣获我国科技、工业领域最高奖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工业大奖”,正在向创建世界一流企业阔步迈进。2017年,金川集团公司以营业收入1931.3亿元,位列全国500强企业第88位。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金昌市农业逐步告别了传统的小生产模式,稳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粗放式传统农业向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的转变。
多年来,金昌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节水、特色、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发展以高原夏菜、优质饲草、草食畜牧、食用菌、香草花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戈壁农业,以“三区三园”为主的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相继建成,金昌高原夏菜、金昌藜麦、富硒农产品、怡泉新禾双孢菇、永昌羊肉、东湾绿萝卜、金玉指胡萝卜等成为区域农业特色品牌,全省首个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建成,绿色无公害蔬菜进入北上广和港澳地区市场,金昌市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第三产业逐步繁荣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金昌市基本实现了由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快速转化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金昌市第三产业增加值90.75亿元,是1981年的27.9倍,第三产业比重由建市初的25.4%逐步提高至40.5%,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0%,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重点,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紫金花城·浪漫金昌”名片越来越亮,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经济生态互促共进、镍都花都比翼齐飞的态势正在形成。2017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2.5亿元。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现代金融、食品医疗、健康养生等新型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永昌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投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金昌市不断改善投资、融资和服务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2017年,金昌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07亿元,是1981年的195.7倍。
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热电联产、污水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健全,金昌机场、金武高速、金永高速、金阿高速、金阿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以及一批城市景观相继建成。至2017年底,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5.6平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1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不断扩展,按照“工业区东扩、生活区北移”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初步实现了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分离。市区建成区面积由建市初的12.7平方公里发展到2017年的43.7平方公里。
十八大以来,金昌市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5年累计完成投资1020亿元。万吨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3000吨有色金属超微粉体材料等一批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启动实施,60万吨新型肥料部分生产线等项目建成试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商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近年来,消费品市场发生深刻变化,以“新兴消费品”为特征的娱乐型、享受型消费,以及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消费结构、新兴经济的快速升级。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06亿元,为1981年的123倍。
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1988年以来,随着金昌外贸企业陆续获得出口经营权,金昌市对外出口产品品种和供货量不断增加。21世纪初,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的带动下,进出口贸易量突飞猛进,连年跃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昌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欣欣向荣。2015年,金昌市以全国地级市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捧回了甘肃省第一块“全国文明城市”的牌子,2017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同时,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民增收渠道拓宽,金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升,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17年,人均GDP达47771元,约为1981年的45倍,年均名义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672元,约为1981年的51倍,年均名义增速为1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91元,约为1981年89倍,年均名义增速为12.89%。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由建市初的不足1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61136元,是1981年的近44倍。全市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低到高、逐年提高,2017年达到70.09%。
图表制作、数据来源:
金昌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金昌调查队
图片摄影:祁小松
新闻推荐
金昌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提前实现今年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目标
金昌新闻网-金昌日报讯(实习记者宗辉)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金昌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切实简化办事手...
永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