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非公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前10月实现增加值26.02亿元

金昌日报 2018-12-12 11:35 大字

本报讯(记者张景耿)今年以来,永昌县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发展非公企业,全县非公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前10月,全县共登记非公经济市场主体12868户,从业人员达43659人,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26.02亿元,同比增长7.6%,非公经济实现税收1.79亿元,占前10个月全县税收收入的46.36%。

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永昌县从税费减免、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创业培训等方面为非公企业提供支持,帮助困难企业排忧解难。落实税收政策,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目前共有11890户非公经济市场主体享受了起征点、政策性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款1.15亿元。大力支持非公企业科技创新,引导非公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指导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怡泉新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昌分公司等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非公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上台阶。目前,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39项,争取到位省级引导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60万元、省级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专项6项130万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协调银行对接27家县属规模以上企业,搭建“助保贷”合作平台,支持企业以股权出资、出质、动产抵押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0份、动产抵押登记18份,为企业融资3.25亿元,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渠道窄的问题。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投资主体“零限制”,鼓励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网上公布办事流程,全面实施“独任审核”登记制度,梳理公布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598项,取消证明材料100项,市场主体登记审批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机制。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全程电子化”等登记制度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共核发“多证合一”营业执照3353份,共刊登简易注销公告企业43户,注销企业23户,发放电子营业执照1650份。

与此同时,永昌县各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制定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协会、商会和非公企业发展工作制度,实行一企一策、因企施策,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听取企业的反映和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新闻推荐

金昌市举办地方立法工作专题培训讲座 李高协作报告 李银主持

本报讯(记者孙彩霞)11月22日,全市地方立法工作专题培训讲座在市行政中心举办,邀请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