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金川硫化铜镍矿发现六十年纪略

金昌日报 2018-11-13 12:08 大字

2018年是金川硫化铜镍矿发现60周年,这个世界级特大型铜镍矿床的发现、勘探和开发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镍钴工业史上的一个传奇。

1.科学发现

1958年10月7日,是中国镍都开拓史上永远难以忘记的日子。这一天,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时任甘肃省祁连山地质队一分队队长的汤中立和他带领的地质员王全仓、化验员邱会鸿、地方干部赵国良、汽车司机秦宗宽等5人,驾驶一辆苏制的嘎斯车从甘肃省天祝县返回永昌县,这里是巡回检查的最后一站,也是一分队的基地——永昌境内东大山铁矿所在地。汤中立一到永昌,在向县委书记王虎法汇报工作后,见到了煤田地质勘探局145队等单位和群众报来的许多“矿石”,其中一块核桃一样大小的矿石,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他凝视着这块小小的标本,极力从记忆中苦苦搜索,但怎么也不能对上号,他决定立即出发去现场观察。汤中立等人当天找到驻扎在永昌县宁远堡的145队的报矿人唐东福,请他带路。汤中立等人来到矿区,仔细观察,把采集的标本和样品,尽其所能地手抓怀抱,满载而归,夜宿在宁远堡生产大队的队部。

第二天早晨,汤中立等人吃过早饭带了些干粮和水,又来到前一天看过的地方。布置完工作后,汤中立带着采集的标本和样品到酒泉的祁连山地质队队部向苏联专家扎古敏聂依和工程师陈鑫汇报工作、介绍情况,然后又返回到宁远堡。

陈鑫,1919年生于江苏省六合县,1944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他学成于旧中国,服务于新中国,解放后短短几年,他辗转在内蒙大草原和大西北的秦岭、祁连山,开创性地领导了白云鄂博、镜铁山等大型、特大型铁矿的勘探,成绩斐然。陈鑫把汤中立带去的标本经过多次观察,想到孔雀石载体黑色岩石要是基性超基性岩的话,这块标本就可能是铜镍矿了。当时的陈鑫急不可待,准备将标本送去切片进行镜下鉴定。正当他要送标本到磨片室去的时候,大队副队长霍德从野外回来,带回一块标本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涂光炽托他带来进行镍的分析的。陈鑫将准备送去切片室的标本和霍德带回的标本一同送到实验室交给周才柱进行铜、镍两项分析,要求尽快给出结果。陈鑫在送检化验时果断地嘱咐:“一定要增加镍的分析。”

标本是上午送去的,下午周才柱就将结果送来。化验结果不是写在正式化验单上,而是写在一张纸片上,化验结果是:

Cu%Ni%

民乐C10.060.11

永昌C216.05 0.90

民乐C1就是霍德带去的标本,永昌C2就是汤中立带回大队汇报的标本,测试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铜镍均达到工业品位,其中镍高达百分之零点九。这就是金川铜镍矿发现时的第一张化验单。当年谁都不曾想到,正是这张化验单,竟然决定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的诞生。陈鑫几十年的奔波,无数次的搬家,这张化验单居然奇迹般地被保存了下来,后来在整理书籍时无意中发现。1999年5月18日,在金川公司建厂40周年之际,陈鑫将这张整整保存了41年的化验单毫无条件地捐献给公司,现保存在公司档案馆。

看到化验结果,陈鑫兴奋不已,他深知镍的发现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意义重大。当天下午5时许,陈鑫立即乘坐吴荣腾开的车,从酒泉出发,夜行400多公里,于次日上午到达河西堡,顾不得休息即与汤中立赶到目的地。据汤中立回忆,陈鑫到达现场的时间是10月14日。在陈鑫的指导下,在一矿区8行布置了第一个浅井,回到驻地,他们又一同研究如何加强地表检查评价,槽探浅井和系统采样工作的部署。15天以后陈鑫又来到矿区,布置的第一口浅井已打到16米的深度,浅井打到7至8米处已见到原生矿。傍晚时陈鑫来到浅井工地,拽着一根绳子,工人把他下放到井底,井的四壁都是海绵陨铁结构的富矿。至此已可确认这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铜镍矿工业矿床,大张旗鼓的勘查工作也就迅速展开。

1958年12月底,甘肃省地质局局长丛健来到白家嘴子工地,他从汇报中得知,按当时工程控制判断,镍矿储量可达到大型矿床的规模时,及时报告甘肃省委。12月31日,他赶赴酒泉祁连山地质队大队部,连续开了几次会议,研究了下一步加快矿区勘探的计划,决定:除迅速搬运钻机到白家嘴子继续向深部探查外,要求大队部由酒泉迁到白家嘴子进行现场指挥,全力以赴探找大矿床。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1959年1月8日,中共甘肃省委向丛健和祁连山地质队全体同志发了贺电。1月17日和25日,有两个钻孔相继开钻,3月初分别打到了厚层原生硫化铜镍矿体。至此,已基本证实了矿床的工业价值。

新闻推荐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歌 市记协 李跃萍

金子般的秋天,是收获,是硕果累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面对他们,面对那些我曾经采访过的,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的最平凡、最有力...

永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