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彦:愿意一辈子当老师 本报实习记者 赵晶玲

金昌日报 2018-09-14 10:55 大字

陈克彦是永昌县水源镇胜利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同时也担任着班主任工作。1991年,刚刚走出校门的陈克彦面临着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去城里的高中任教,还是回到更需要他的水源镇?陈克彦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我本来就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知道孩子们需要什么,农村学校多一个老师,更多孩子就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陈克彦说。从水源镇的西沟小学到方沟小学,再到胜利小学,陈克彦扎根在农村,一晃就是27年。27年里,陈克彦看到一个个学生成长、成才,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更加激发了他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同事和学生家长提到陈克彦,说的最多的就是“尽心尽力”。简单的4个字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由于学校离家远或者父母无暇照顾,胜利小学的大多数孩子都在学校住宿,需要老师操心的事情就更多了。陈克彦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照料孩子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各种学习用具是否带齐,还要安排好学生的午餐,等学生们都吃完了之后,他才能端起饭碗吃几口。晚上,住校生宿舍熄灯后,陈克彦还要逐一查看宿舍的门窗是否关好后才回去休息。

陈克彦所教的学生都来自周边各个村庄。一开始,学生们没有集体意识、没有班级观念、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陈克彦就组织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拉近距离,让孩子们结对子、建学习小组共同进步,同时提醒孩子们纠正一些不良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陈克彦想了不少办法。学生不愿写作业,陈克彦就把给学生留作业变成让学生出题,上课时让学生拿自己出的题去考别人,每节课后还会留一两道思考题让孩子们动脑筋解决,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学生卢奥华说:“陈老师会用三个和尚的故事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有道赛跑的数学题特别难,陈老师就把我们带到院子里,让我和一个同学演示,大家一看就都明白了。”学生王丽抢着说。

陈克彦班上的张义东由于先天性听力障碍,他的反应比其他孩子都要慢一些,性格也有些孤僻。陈克彦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离讲台最近的地方,在课上多提问、多辅导,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表扬;课后找他谈心,给他单独辅导,渐渐帮他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张义东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和班上的同学交上了朋友。

“病不怕、疼不怕,我最怕被学生问住,最怕误人子弟。”陈克彦说,为了了解课改的新动向,提高教学水平,陈克彦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不断给自己“充电”。他撰写的论文曾在省市获奖,所教学科的成绩在考试评比中名列前茅,他也曾连续3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新闻推荐

周国信参加河西堡镇“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时指出 创新方式方法 发挥桥梁作用

本报讯(记者孙彩霞实习记者王国全)8月31日,永昌县河西堡镇“人大代表之家”开展工作评议活动,对河西堡镇城乡规划建设局、永...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