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冷雨中的温度 □张新元
本来想着,待金昌不温不火地进入金秋,到市博物馆旁边的小树林捡拾金黄的树叶,或者去玫瑰谷和天鹅逗趣,到防护林地埂上薅些芨芨编个小篮子。
这些都是孩子在夏天就计划好的,那天走出幼儿园学前班五光十色的门楹,穿一件咖啡色的、松松垮垮的外套,兴高采烈的把这些计划透漏给我。
国庆节是夏秋之交的界牌。孩子在节日期间,自己换上了一件猩红色的外套,戴上了一顶红绒帽子,他一下子扮靓了我家的节日气氛。照例,按照他预想的“踏秋”计划,我们来到市区北郊,一路在龙首湖波光荡漾里找寻湖底绿藻的秘密;在玫瑰谷半坡上亲嗅野草的幽香;在醉人的防护林田埂上追逐,蔷薇、月季、秋葵、野菊早已把香气洒遍田野,各自化为花魂、春泥和她们自己懂得的快乐因子。
林中一株株杨树、槐树、榆树,在静谧的流光中,给每一片叶子梳妆打扮,老绿在无声无息中渐变为嫩红,秋叶们怀着闺字待嫁的心,俯仰在天穹和旷野。我看着孩子在田野里撒野地玩儿,顿觉在斗转星移一瞬,文质彬彬的小城已换了人间。
节日的欢庆气氛在节后的疫情通报后戛然而止。户外的树木仿佛停止了生长,一抹金黄中弥漫着不安。额济纳旗、七彩丹霞、天庆丽舍等这些名字像一根根针,扎进了皮肉。社区的志愿者多起来了,我在暮色中草拟好单位的疫情防控值班表,发布了相关的紧急通知后,驱车向家的方向驶去。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的家“镶了金边”似的,更加独立和私密。我无心在街道徜徉,盯住单位和家园的直线距离。但脑海里一直在萦绕着今天在微信群、今日头条、单位工作群见到的信息,它们像射线一样充斥着我的世界。我仿佛望见悲凉的祁连山染上一派萧索的秋色,谛视着一千公里河西走廊的人们迎战疫情。我听见广袤无垠的戈壁上,远行的大雁声声断肠,衰草连天的山峦上这个秋天来得格外凄美。我似乎闻见在孤城落日下,额济纳旗的九千多名旅居被困的游客接过牧民兄弟温热的盒饭的味道,有边镇的牧民在微信群说“领导,我捐峰骆驼,让游客们吃上肉,请让人拉骆驼来!”,隔着屏幕,不禁泪水模糊脸颊。
在金城兰州的家弟所居的社区被定为中风险区,两个侄儿居家不能出门,给我打电话,“大伯,我要好好上学呢,不能到校的滋味不好受!”最小的侄子在电话视频中说“兰州加油,金昌平安!大伯,我们不怕”。我被小辈们的义勇感动。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诗意盎然的时令。复杂狡猾的“德尔塔”病毒,让我们收获了什么?彼此守望,责任和义勇!我朝家的方向走去。市区“三大医院”均周密部署了“愿检尽检”核酸检测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和幽灵似的病毒赛跑。
秋风萧萧,我到市中心医院去做核酸检测。他们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科学有序、规范严谨。手机挂号、专人发号、分区排队、精细采样、心理疏导。在小小窗口,我看见采样的中心医院心血管科的护理师马金娟,已经连续工作13个小时的她,面带疲倦但难掩昔日姣美的面容,秋风冲着临时搭建的救灾棚吹进来,我看见她的手似乎有些僵直,点击键盘时在微微颤抖,填写信息数据却一丝不苟。
一夜秋雨,清晨出门,落叶满地。天幕微垂,晨雾远遁,潮湿的空气中弥散着安详和沉稳。小区门口的志愿者们24小时坚守岗位,在细雨霏霏中没有人打伞,水汽凝结在口罩上,眼镜片模模糊糊来不及擦拭,“请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一遍遍问候,一声声嘱托,他们,守护家园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他们,是家园金昌城的抗疫战士!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在我们背后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们迎风逆行;哪有什么诗情画意,是那些平日素不相识的人们在寒风冷雨中,为我们撑起生命的蓝天。每天的站岗放哨,他们轮流值班,匆忙放下饭碗,火速提前到达现场。在他们的身后,是五星红旗的陪伴,他们是这个城市让人感动的不知名的人群。
这个秋天,我们无惧地走向前,因为祖国在我们身后托举着未来!向每一位抗击疫情的金昌人民致敬,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金昌温度”;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讲述着最美的“金昌故事”。
新闻推荐
当好“娘家人” 办好“暖心事” 金昌市总“十件实事”惠职工暖民心
本报讯日前,金昌市区多家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挂牌成立,室内饮水机、应急医药箱、手机充电、雨伞雨具等一应俱全,环卫工人、城...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