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解读(一)

金昌日报 2020-03-10 09:12 大字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督促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探索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一、重要意义:

合格证制度是重要制度的创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推进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合格证制度是无公害认证改革的创新。为加快推进无公害认证制度改革,避免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停止后出现监管“真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应运而生,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适时停止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构建以合格证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

合格证制度是监管方式的变革。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推进质量兴农,工作重心需要从政府认证向全程监管转变,加快探索建立新的更科学更完善的监管制度尤为急迫。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农产品产供销的信息载体,是解决全程监管难点、打通全程监管链条的重要创新。

二、主要内涵:

合格证是承诺标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所生产经营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的质量安全合格标识,作为一种质量标识,是生产主体对消费者、社会的承诺,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自我约束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法律定位就是标识。合格证就是具有统一样式,并明确标注基本信息的特殊标识。

合格证是溯源凭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清楚地标明了产品的身份,内容包含了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名称、产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一张小小的标签,使得农产品像工业品一样身份透明,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追溯到底。

合格证是监管利器。推行合格证管理,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即时共享农产品检测结果、产地来源等信息,各行其责、环环管控,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对接,有效实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

合格证是信誉证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变被动检测为主动声明,目的是向消费者郑重“承诺”,有利于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增强消费信心。

三、主要内容:

开具主体: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列入试行范围,其农产品上市时要出具合格证。鼓励小农户参与试行。

开具依据:生产者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标准,执行现有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承诺提供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使用非法添加物,对其销售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合格证真实性负责。

样式和内容:合格证全国统一样式,大小尺寸自定,内容应至少包含产品名称、数量(重量)、产地、生产者、产地收购者、屠宰厂(场)信息(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开具日期及承诺声明。鼓励有条件的主体附带电子合格证、追溯二维码等。

四、使用场景:

生产环节:包括手写合格证、手持POS机、智能终端打印。

收购环节:收购登记,建立台账。

入市环节:农产品市场销售凭证。

金昌市农业农村局宣)

新闻推荐

金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序开展重大紧急项目开评标工作

本报讯2月21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疫情防控期间首个复工后重大项目——G30连霍高速公路永山段路面养护工程项目网上开...

金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昌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