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掘金 匠心淬炼 记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潘从明
阅读提示
要熟练掌握铂族金属的提炼技术非一日之功。那几年,潘从明“啃”下了120多本专业书籍,学习笔记写了几十本,800多个贵金属冶炼工艺化学方程式被他反复思索、不断推敲、持续实验……人们惊异地发现,潘从明渐渐有了一双“异于”常人的双眼,能在浑浊的液体中,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分子。
1月11日中午时分,从北京到金昌的飞机仍在空中盘旋,透过舷窗,俯视苍茫浩瀚的西北大地,载誉归来的潘从明想起了首次听到铂族贵金属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是在1996年,当时的金昌刚刚被称为“中国镍都”,是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南缘的一个偏远小城,还没有种下漫山遍野的紫金花海和薰衣草,如今绿树葱茏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在那时还是堆满矿渣的一座座“废山”。
彼时,从技校毕业的潘从明刚刚进入金川公司当学徒,他眼前的贵金属生产车间神秘而庄严。闪烁银光的铂、钯、铑、锇、铱、钌等六种铂族金属,正日益成为现代航空航天、军工电子、医疗化工、精密电子、燃料电池、光纤制造等行业重要的“工业维生素”。但遗憾的是,铂族金属极为稀少,而中国的储量占全球的储量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就“埋”在金川公司的镍铜矿石中,以及冶炼后的电解镍渣、阳极泥等矿渣废料中。
24年弹指一挥间,潘从明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大国工匠”,由他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项目,凭借铂钯富集分离、铂钯简短清洁精炼、铑铱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技术突破,问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00多个化学方程式
“如果没有一套世界领先的提纯技术,冶炼后的电解镍渣、阳极泥、二次含贵金属物料等,只能作为工业废料被抛弃。”刚来到车间上岗,老师傅们的一席话,就深深地扎在潘从明的心尖上。
铂族金属的提炼,需要五六十种化学试剂,涉及到的方程式有800多个,更为棘手的是,其中七成以上在教科书中根本找不到,科学家们探索出的新技术、新方案也亟待着到工业化大生产中“落地”“验证”……
每一种贵金属提取,要经过20多道工序,有200多个技术控制指标,稍有0.01%的偏差,都会前功尽弃。对于从技校铸造专业毕业的潘从明来说,要熟练掌握铂族金属提炼技术非一日之功。
那几年,潘从明“啃”下了120多本专业书籍,学习笔记写了几十本,800多个贵金属冶炼工艺化学方程式被他反复思索、不断推敲、持续实验……
“深红——紫红——血红——黄红……”几年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潘从明渐渐有了一双“异于”常人的双眼,能在浑浊的液体中,观察其中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贵金属分子,普通的液体也被他描述得斑斓万千、浩瀚无垠。
“溶液中带有蓝色,说明含有铜杂质;偏红色则是有铁杂质……”把曾经废弃的矿渣变成颜色不同的液体,再从液体中准确掌控每个微妙变化,最终成功提取出几克、几微克的贵金属——从此,潘从明沿着他所创造的“颜色判断法”的“绝技、绝活”越走越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9项,金川集团重点科研项目36项,完成各类创新项目215项,拥有受理授权国家专利56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18篇,攻克了“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复杂原料中铜贵金属协同高效提炼技术、贵金属废气净化与回收”等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彻底改变了我国贵金属冶炼长期依赖国外技术的局面,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铂族金属精炼大师。
99.99%的“极限追求”
“必须4个9,达到99.99%!”能够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稀有贵金属,靠得就是这种万分之一的精准度。在金川,提纯1克铂族贵金属,至少需要数吨的镍矿废渣反复萃取,才能生产出纯度99.99%的、合格的稀有贵金属产品。
潘从明的工作,就是将堆积如山的废渣变成浑浊的液体,再让藏身在色彩斑斓的水滴中的铂族贵金属,乖乖地“列队”流淌进成品槽中。
“在操作工程中,别说一根细小的头发丝,就是一粒更小的尘埃都能影响纯度,甚至用手摸一下金属器皿,都可能让价值数千万元的产品返工。” 在潘从明看来,这种对产品的“极限追求”正是从技校生成长为“大工匠”的必由之路。
正是对贵金属生产线工艺系统的精确把握、对关键工艺技术参数的持续优化改进、对贵金属产品质量的精细控制,潘从明和同事使得金川贵金属冶炼生产技术一步步跨入国际领先水平。金川的贵金属单位加工成本降低了6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了70%以上,同时还实现了贵金属湿法精炼的清洁生产。
《工人日报》记者在金川公司贵金属冶炼厂采访时,临走前鞋底的几滴水珠,被潘从明用试纸反反复复“粘”了几次,这是他们多年的精细与执着所养成的习惯!
这是一个对矿山资源“吃干榨尽”的绿色工业样板,也是一个“滴水掘金”的现代工业传奇。
工业“硬”,中国强
“大家认为,73吨小麦、15吨对虾,能交换些什么呢?”2018年11月29日,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潘从明受邀在人民大会堂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宣讲报告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废待兴的中国在粮食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不得不用73吨小麦、15吨对虾从国外换取500克铂族贵金属。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一个个大国重器,一旦缺少了贵金属,都将无从谈起……”
在金川,这个缺镍少钴没有贵金属的简单“故事”,被天天讲、人人说,讲了60年。其中所浸透的是每一位金川人立志资源报国、产业报国的初心。
从1958年开始,经过几代金川人的努力,彻底改变了中国镍、钴及铂族贵金属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中国钢铁“硬”起来。
1月10日上午,潘从明捧回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获奖证书,他说:“感谢国家给我们一线工人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奖牌证书名字虽然是我一个人,这个荣誉是几代金川人共同奋斗出来的。未来,我会和广大一线职工共同努力,不懈坚持,立足新起点,多出成果,以更好的成绩报效祖国,回报公司。”
照片:本报记者 王伟 康劲 摄
图片设计:张菁
新闻推荐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杨新萍)金昌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结合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和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工作...
金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昌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