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记2014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张淑英
一上班,张淑英的办公室里就挤满了来看病的患者。办公桌上的水杯早已没水,即使天气炎热,张淑英仍然轻声慢语、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询问身体状况。办公室里的四面墙壁上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医德高尚,艺术精湛”“良医良心,仁手仁心”……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关于“医缘”的故事,每一面锦旗也是对张淑英最好的赞誉。
张淑英现任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中医二科主任、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委员会委员,从医的33年里,她把与患者的相遇视为“医缘”,这也是她对医患关系的另一种诠释。30多年来,张淑英一直默默坚守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岗位上,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去照顾,用医者的仁爱之心与患者们结下了一世无法割舍的情缘。2013年她荣登“金昌好人榜”。次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文图 本报记者 徐筱哲
精湛医术成就未了“医缘”
2007年,患有“顽固性肾病综合征”的农村儿童陈金鹏,成为张淑英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5岁的陈金鹏已经患有14年的肾病,14年的寻医问药之路,花去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父母早已放弃他,只有陈金鹏的爷爷一直保留着最后的希望。2007年,陈金鹏的爷爷终于从亲戚朋友处打听到了张淑英,便带着余下的全部家当,领着孙子,来到了市人民医院。
“陈金鹏是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当时孩子来到医院时,已经水肿得很厉害了,每日尿量不足200毫升,同时合并有乙肝、丙肝,肝功能严重受损,病情相当危急。”回忆起初次见到陈金鹏时的场景,张淑英仍然印象深刻。
水肿严重,治疗肾病就需要使用激素,但激素对肝脏损害巨大,随时都会危及生命。许多医生面对陈金鹏的状况都选择了放弃,但张淑英毫不犹豫地接收了陈金鹏,并紧急联系了北京的肾病专家,最终选择了肾病、肝病药物双管齐下,同时使用。“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孩子的情况太过复杂,这是唯一的办法。”没想到此次治疗效果很好,经过半年的救治,陈金鹏渐渐康复。
本以为生活会越来越好,陈金鹏的爷爷却查出了胃癌肝转移,为了让陈金鹏更好地治疗,爷爷放弃了救治,临终前将孙子托付给张淑英,希望她能做孩子的“干妈”,张淑英答应了老人家,爷爷含笑离开了人世。如今,陈金鹏已经27岁,身体健康,已成人夫,这个突然拥有的“儿子”,成为了张淑英一生的骄傲,他们之间的经历和感情,让医患关系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紧张复杂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术,张淑英多次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等进修学习,连续多次参加全国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及中医学会学术研讨会,坚持不懈地钻研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精湛的医术一次次成就她的“医缘”。
2006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她成功救治了一名“肾移植后出现排异反应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患者做完肾移植手术刚满5个月,一直在服用昂贵的抗排异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又合并了肺部的混和性感染,出现了休克、心衰、呼吸困难等症状,生命垂危。治疗过程非常矛盾,若是停用抗异药,意味着会导致“丢肾”(移植肾衰竭,失去功能);但不停药,又没办法纠正心衰、呼衰,患者怕“丢肾”便不配合治疗,抢救陷入了困境。面对种种困难,张淑英主动联系了北京朝阳医院为患者做肾移植手术的医生,两人轮流劝导,最终说服了患者停用抗异药。她在床旁抢救、守护了整整4个昼夜,直到患者呼吸、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张淑英对病人的悉心照料和默默守护,让每一个前来问诊的病人对她都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张主任就像是我们的亲人,给了我们最好的救治和关怀。”
热爱医学永不停止追求
今年已经54岁的张淑英谈起自己当医生的理由,只有一句简单的话语——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我们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认为女孩子长大后不是当老师就是当医生,我又很喜欢在医院工作的那种氛围,忙忙碌碌却意义重大,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医生。”张淑英说。
1986年,张淑英从医学专科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市人民医院(原金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5年成为了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在担任中医科主任期间,张淑英先后组建了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成立了肾病、中医专家门诊以及碎石中心和腹透诊室,亲手制定了科室内各种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同时,她还承担着全院中医科的会诊工作和住院部每周两次大查房以及肾病、中医专家门诊、腹透门诊的日常诊疗工作,并亲自接管各种危重、疑难、典型的住院病人,成了医院里最忙的人。
在临床工作中,张淑英重视引用西医前沿知识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探索肾病、结石病、风湿骨关节病、肝胆病的特色治疗方法,并积极主持设计完成科研三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她还先后在《中华肾脏病杂志》《新中医》《临床内科杂志》《西部中医药》等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1997年,张淑英率先在金昌乃至邻近阿右旗、张掖等地区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胆系、泌尿系结石技术,2012年再次率先在金昌及邻近地区开展“尿毒症腹膜透析治疗技术”,为尿毒症患者增加了治疗手段,填补了金昌市腹膜透析治疗技术的空白。从医至今,张淑英一共诊治门诊患者约1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约5000余人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数百例,成功率达100%。
心系病人诠释无悔人生
去年,一位来自江苏宁波的女患者在金昌访亲戚时患了带状疱疹,经亲戚介绍找到了张淑英。张淑英立即为她诊治,根据症状开了几副中药,吃过药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张淑英还主动添加病人的微信,在患者返回宁波期间仍通过微信进行追踪治疗直至病人康复。2018年6月6日,患者的姐姐千里迢迢带着一面写有“微信架桥梁,医德传四方”的锦旗来到市人民医院,亲自感谢张淑英。
现在,通过微信找张淑英看病的外地人越来越多,张淑英白天坐门诊,晚上就在微信上回复外地病人的各种疑问,利用电话、视频,望舌、问证、开处方,主动打电话询问用药效果,却从不计较报酬,不仅如此,张淑英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病人垫付医药费。“对我来说患者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救治病人是我的本职,钱只是身外之物,我并不在乎这些。”张淑英说。
在张淑英从医的33年中,从未出现过一起医患纠纷,更没有收到过一例患者投诉,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张淑英对患者的悉心照料和对家人的深深歉意。十几年前,在医院门诊部和中医科病房里的医生护士经常会见到一个背着小书包,脸上挂满委屈的小女孩来找妈妈,她就是张淑英的女儿杨青。在医院临床第一线工作,张淑英上班8小时心里装的是病人。下班了,她脑子里记挂的还是病人,还经常加班写病历到深夜,孩子放学后无处可去只能到医院陪母亲工作。
虽然无法陪伴女儿,但张淑英始终无怨无悔,回顾多年来结下的“医缘”,张淑英脸上是满足的微笑,她说,“我热爱我的职业,即使忙碌,看到病人康复我就会深感自豪和幸福。我会继续前行,不忘工作初心,牢记医生使命,让我的坚守和奉献成为生命得以延续的力量。”
图为张淑英在诊治住院病人。
新闻推荐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金昌市重拳出击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净化社会生态。...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