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风骨看曹家 《帝王亦是惆怅客》系列之二

广元日报 2019-01-13 01:01 大字

刘乾辉

黄巾军虽然失败了,但镇压起义的各路诸侯,也不是省油的灯。黄帝的权力至高无上,谁不觊觎呢?

吕布授首,袁氏灭亡,张绣归服,刘琮失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阿瞒,一统北方,挟天子而令诸侯。

大约是征讨袁绍之时,村庄残破,山河飘零,感慨系之,曹操据事实录,写下了《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征战连年,士兵得不到休息,穿在身上的铠甲都长满了虮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十室九空,白骨堆堆,哪还有人家养鸡呢!“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的悲恤情怀,在“念之断人肠”一句中淋漓表达。

汉末大乱,天下征战不断。混乱中的生命,有如蝼蚁之轻,又如草芥,可随时刈除。胸怀一统天下壮志的孟德,生命中表达的冲动,最敏锐的情感,不自觉地走向了诗。

走向统一,国家安定,黎民的生活才有最基本的保障。安边定国,没有人才无法实现。尊刘贬曹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褒扬曹操网罗人杰。“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听闻儿时朋友相访,曹操打着光脚板,顾不上穿鞋袜,急切出迎。官渡相持,曹操缺粮,欲退军。许攸献火烧乌巢粮秣之计,战局扭转。自古成事在人,此言不假。

对人才的渴望,曹操在《短歌行》中说到了极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正因为对人才的重视,曹操帐下文有郭嘉、荀彧、贾诩,武有典韦、许褚、张辽,可谓文武济济。

征程急,未下鞍,岁月流转,曹操也阻挡不了老之将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岁月不老,青春易去。暮年的曹操,不曾有暮气,何也?心中有梦想,人生有追求,岁月只能凋敝其朱颜,不能更改其雄心。奋发中的曹操,那颗心永远年轻。

岁月苦短,事业未竟,虽贵为魏王,强人曹操也免了哀叹声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茫茫宇宙,岁月无穷,人处其中,发出“不知今夕何夕”之叹,乃人之常情。可曹操一声喟叹,开创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天下还未一统,曹操驾鹤西去。儿子曹丕篡汉自立。逼弟七步成诗,曹丕的名声比之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曹丕在文学上的创树功莫大焉。从《诗经》至《古诗十九首》,四言诗、五言诗创作已臻成熟。七言诗,大约四百年后的唐朝,方成风起云涌之势。而曹丕的《燕歌行》两首,已是形神完备的七言了。第一首七言诗,曹丕拔头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诗的开头,继承了诗经借物起兴的创作方法,秋风起、草木落、燕南归,一组组意象,勾画出忧郁的意境。“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怨夫不归,自己独守空房,秋夜里,不觉泪如雨下,一个思妇形象跃然纸上。诗至此,汉末动乱,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不言自明。“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夜深难眠,拨弄琴弦,短歌虽好,也不能久唱。天上明月星辉,洒进闺房,更是让人柔肠寸断。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也可见上一面,亲爱的人啊,你凭什么杳无音讯。曹丕创作的思妇形象,后人不断模仿。王昌龄的《闺怨》、金昌绪的《春怨》,都能找到曹丕诗歌的影子。

曹丕在文学上的另一个第一,就是写成了第一篇专业的文学批评稿——《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章第一句话,就把著文之人的臭毛病拈出来。而且这毛病还由来已久,说明也非轻易改掉。曹丕不幸而言中,丕之后至今,这毛病依然根深蒂固。王粲长辞赋,徐幹有齐气,陈琳阮瑀隽章表,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善嘲戏,“建安七子”,曹丕一一点评。今天读来,仍恰如其分。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吟诗作文,不能没有“气”,“气”乃诗文之骨,神韵因骨而存。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章非雕虫小技,亦非营生之饭碗。把文章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我们不可小觑曹丕。他能战胜弟曹植而为太子,仅以此文观之,力之使然。

曹丕从文学体裁,文学风格,文学气质,乃至文学意义,都进行了论述,为后世文学创作走向“自觉”,在理论上阐明了方向。

曹丕第三大贡献,就是当了“作协主席”。生而好文的曹丕,身边不仅有一批智谋之士,也团结了一批文学之士。如建安七子,曹丕不但与他们有交往,而且大部分还是好朋友。就在他立为太子的公元217年,中原疫气大盛,刘桢、应玚、陈琳、徐幹都倒下了,曹丕痛心不已。

孔子二十孙孔融,为其父操所杀。但曹丕却冒着风险,重金收览其文。文坛能有建安风骨,仅三曹是远远不够的。正是曹丕这个“作协主席”,团结了包括“建安七子”在内的一大批文士,始成建安风气。用今天的话语评价曹丕这个“作协主席”,应是优秀档次,至少也属合格层次。

在民间,人们对曹家的认识,是从曹冲称象、曹植七步成诗开始的。

然聪明的曹冲,早殇。传曹植被兄所迫,七步之内吟诗一首,否则脑袋搬家。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姑且不提故事背景的真实性,但曹植的《七步诗》,却是借助豆、箕一枝互依形象,将手足相残、不顾弟兄情谊的曹丕,刻画成冷酷、残暴之人。打这张悲情牌,千百年来,曹植赚了无数同情泪。

其实,在政治上,曹植是不成熟的。仅举一例,足以证之。汉未大乱,生民饥馑。曹操下令禁酒,节约粮食。孔融不尊法令,常饮且醉,操杀之。而曹植,不仅自己酗酒,而且与一帮心腹时常酩酊大醉。最后不为其父所喜,可谓自作自受。

政治上的失意,权力的旁落,反而成全了曹植的文学梦。“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赋》)……品着子建人生中不同时期创作的诗赋,我突然发现,曹植留下的名篇,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文学形象鲜明,《白马篇》中少年英雄身手非凡,《七哀诗》中怨妇凄恻悲凉,《赠白马王彪》中兄弟情深,《洛神赋》中神人缠绵。文学作品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就在于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它们仍能穿越时空,触碰我们脆弱的情感神经,引发共振。二是篇篇皆有名言锦句,这些名句,或寓意深远,或写景新奇,或艺术感染力强,今天读之,仍喜不自禁。

兄弟相轧,是非成败转头空。在春天里,万物竞生,泡一壶清茶,慢慢品之,并诵着他们经时光过滤的辞赋,不负韶华。

新闻推荐

金昌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金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谢晓玲)金昌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抓手,着力推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