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肩 担当有为 ——记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杨开山

金昌日报 2018-05-30 11:59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陈建中

在金川区,有这样一名科技工作者,他不怕苦不怕累,时刻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他专业知识精湛,是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尖兵”;他秉公执法,严格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时刻心系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就是高级兽医师、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杨开山。

干一行钻一行 履职担当

杨开山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结缘始于1999年。那年,25岁的他从金川区良种场调到区宁远堡镇农技中心,从事动物检疫、疫病防控及新品种推广等工作。

从此,从养殖场到屠宰场、从动物产地检疫到屠宰检疫成为他工作的全部。为尽快掌握畜牧兽医知识,他努力钻研兽医专业知识和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008年他取得了兽医师职称,并于2012年取得高级兽医师职称。

2003年,杨开山调至金川区农牧局兽医站工作,从此他工作的“主战场”扩大至全区养殖场(户),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每年,他都按照省、市、区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要求,组织制定春防、秋防免疫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完成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任务。”区农牧局分管畜牧工作的副局长李开生这样评价杨开山。除每年春秋集中防疫外,杨开山还带领队员深入各村开展动物养殖量调查、流行病学监测及动物疫病防控宣传等工作,同时积极创新监督模式,对乡镇兽医站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工作进行远程视频监控;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官方兽医包场和养殖档案月核查制度,实现监管工作科学化。

近年来,杨开山主持或参与了畜禽防疫、检疫及疾病防治、奶牛高产养殖等新技术、新品种项目10多项。在金川区全面实施畜牧养殖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免疫程序化、饲料配方化、管理科学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免费为养殖户举办技术培训,指导,帮助、带动了崔建寿、许爱科、王福等50多名养殖户致富。同时,他撰写的《金川区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分析》《生猪屠宰检疫监管实践与思考》等多篇论文先后在《中国畜牧兽医文摘》《中国动物检疫》等国内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发表。

爱较真不放过 严格执法

2008年,金川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杨开山牵头负责全区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监察、畜禽屠宰检疫等监督执法工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杨开山说。

2011年初,“瘦肉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时成为老百姓谈论的焦点。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杨开山第一时间联系市上主要新闻媒体,对金昌市“放心肉”生产流程进行了全方位专题报道,及时消除了市民的恐慌心理。同时,他带领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深入全区每一个养殖场宣传、监测、排查,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全区50余家规模养殖场,确保了全区无“瘦肉精”事件发生。

“老杨工作很较真,想蒙混过关那是不可能的。”市定点屠宰厂负责人祁世农说。有一次,监督所驻屠宰场的一位同事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忘了最后官方兽医本人签字确认这个环节。杨开山知情后,立即通知该同事到所里学习,使其认识到签字确认的重要性。该同事深刻认识到一个看似细小的环节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对杨开山心服口服。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杨开山带领监管人员严查逃避检疫、注水注药或注入其它物质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收购、运输、加工、销售染疫病致死的动物以及动物产品等违法行为。2016年以来,杨开山组织带领动监执法人员共查处违法引入金川区的省外活牛活羊、无证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等案件10余起,对全区的定点屠宰场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闻推荐

金昌首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4%

本报金昌讯(记者赵吉仁)今年,金昌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加快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步伐,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季度全市...

金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昌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