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市民更有“获得感” ——五年来金昌市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综述

金昌日报 2017-10-21 13:55 大字

教育更加公平,看病趋于方便,保障扩面提质,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社会大局更加安定……5年来,金昌市民安居乐业的愿望,通过深化改革一一实现。

一个个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改革措施先后落地,改革成果逐步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昌市持续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不断推出惠民生、增福祉的新政策、新举措,让老百姓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制度创新,市民看病少花钱

“不花钱就把病治好了,国家的政策好啊!”今年46岁的张学道是金川区宁远堡镇东湾村的低保户,他在金川区中医院看病时,享受了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成员免费就医政策,不仅病治好了,还没花一分钱。

自2014年7月开始,金川区对双湾镇、宁远堡镇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成员门诊、住院就诊所产生的费用,除医保报销外,全部予以减免,真正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特殊困难人群病有所医。

让张学道受益的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家庭成员免费就医政策是健全和完善金昌市医疗救助制度的一次创新。

5年来,金昌市全面启动了分级诊疗及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费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

金昌市采取以奖代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药品采购渠道、开展绩效考核、完善薪酬制度等措施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以人为本,公共服务惠民生

5年来,金昌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模式,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兴办医养结合的康复养老服务中心,全市54%的城市社区建成日间照料中心,72%的村建成互助老人幸福院。

金昌市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均设置了日间休息室、活动室、就餐配餐室、图书室和健身康复室,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金川区宝星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就餐配餐室开业后,张兰花老人每天的午饭都在这里解决。“吃一顿饭5块钱,饭菜每天还不重样,既便宜又可口,我们这些老人都觉得挺好。”张兰花说。

据了解,就餐配餐室有着严格的安全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消毒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应急预案等健全完善。饭菜的制作还考虑了老年人的饮食特点,以清淡为主。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可口的“大锅饭”,不再为一日三餐操心。

精准发力,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5年来,金昌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省内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

制定实施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把改善教师办公、生活条件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水平。

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水平,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850元提高到35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407元,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改革任务,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细化对创业创新工作的扶持政策,制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6条意见,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双创”基金。完善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主体、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的个性化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了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

创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城区警务巡逻机制改革等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治安管控能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防空警报试鸣通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三十五条、《甘肃省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和《金昌市防空警报设施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经市政府同意,2017年9月18日在全市试鸣防空警报。现就警报试鸣有...

金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昌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