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钢城鹊来栖 嘉峪关市“十三五”生态建设纪实

甘肃经济日报 2020-10-15 01:41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春燕

“喳喳!喳喳!”在嘉峪关的住宅小区、公园或马路上散步,总会听到喜鹊欢快悦耳的叫声。

喜鹊喜欢选择绿色筑巢,但在嘉峪关这个戈壁荒滩上建起来的城市,自然条件严酷,而且又是以钢铁冶炼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喜鹊筑巢的环境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这个戈壁城市,到处都能期遇蓝莹莹的水、绿油油的树,张目四顾,天水一色,花木葱茏。“半城草木半城湖” ,自然也就有了“独具慧眼”的喜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靠着这一执着信念,嘉峪关硬是让一汪“活态”灵动的“绿色之洲”在河西走廊悄然屹立。

56岁的市民李富梅自从退休后就爱上了太极拳,每天早上和“拳友”们一起健身是她的“必修课”,而绿树成荫的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便成了他们的首选之地。在嘉峪关,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就是天然的“氧吧”,尤其在绿意盎然的仲夏时节,这里俨然成了嘉峪关人休闲憩息的生态乐园。

徜徉在这里的每一个市民都十分清楚,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就是嘉峪关生态立市理念书写在雄关大地的鲜明表征。

从2015年开始,嘉峪关将提升生态品质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抓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了机场路、嘉酒快速通道、旅游公路等绿化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近2800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9.4%和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6.3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2.01%,“美丽嘉峪关”不断成为现实。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让嘉峪关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更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五年来,嘉峪关市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积极解决矿山地质环境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以最严措施管控环境风险,构建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转3版)

新闻推荐

“陇越骑联”助力美丽乡村 嘉峪关市骑行展示活动举行

为配合“陇越骑联”2020穿越丝绸之路(国际)山地自行车多日赛(嘉峪关站)顺利、圆满进行。9月19日,嘉峪关市体育局在文殊镇河口...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