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的那片绿

甘肃日报 2019-07-12 05:30 大字

刘恩友

说起我生活的嘉峪关市,大家也许并不陌生。这里因关得名,因企建市。“关”是明代万里长城之关,“企”是上世纪50年代在茫茫戈壁滩上建起的西北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酒泉钢铁公司”,简称“酒钢”。文人们常用“雄关大地”“十里钢城”来描写这里,久而久之,当地人也就习惯了把“雄关”和“钢城”当做嘉峪关市的称谓。

据老一辈人回忆,昔日的嘉峪关可是一个不毛之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干旱少雨,沙尘迷眼,风吹石头跑,生活环境非常严酷,民谣曾这样描述昔日的嘉峪关:“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到处是荒凉,滴水都难找。”

20世纪50年代,四面八方集结的建设者们,听从祖国召唤,在嘉峪关这片戈壁荒滩上建起了高炉、炼出了铁水,一代又一代酒钢人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努力,在共和国的版图上建设起了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几代人在这块戈壁上夏战酷暑、冬斗严寒,艰苦创业、不懈奋斗,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热情和干劲,将理想与奉献相融合,他们心中始终怀着对建设钢铁家园的梦想,硬是靠着不畏艰难、苦干实干、勇于献身的铁山拼搏精神,在这里为新中国建功立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酒钢已经成为黑色与有色并举的钢铁联合企业,是甘肃省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14位、“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第41位。“酒钢”钢材遍及全国,远销欧、美、亚市场,北京鸟巢、国内外的高铁都有“酒钢”的一份贡献。

“钢城”是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崛起的城市,新中国的这一建设在嘉峪关人民心中有着无比的骄傲,因为,嘉峪关长城自从有了酒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钢铁长城”。但“钢城”之绿更是嘉峪关人的自豪。这些年来,嘉峪关人在每天劳动生活中慢慢体悟到“钢城”向“绿城”“湖城”的发展变迁,特别是“湖城”已经渐渐在这个戈壁城市叫响!

如今,每到春夏秋季节,到嘉峪关旅游的人,他们奔长城关隘而来,奔丝绸古道而来,奔“方特欢乐世界”而来,但最终有两样东西让他们感到惊奇并撼动他们的心灵:

一是嘉峪关这个戈壁城市,到处都能期遇蓝莹莹的湖水。“望九天,蓝莹莹;望大地,绿葱葱。”张目四顾,蓝天与湖水相映,如梦如幻,“半城草木半城湖”成为这座戈壁城市的一大奇观。

还有,这个以生产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里,怎么会有那么悦耳动听的布谷鸟鸣呢?清晨傍晚,窗外的布谷鸟和喜鹊总是婉转鸣唱,听布谷声声,看喜鹊“喳喳”欢闹,闭上眼睛仿佛置身于河湖环绕之中,与鸟儿共栖一片丛林。

先说绿化。20世纪80年代初,我第一次随部队移防走进嘉峪关。放假期间,我走出军营大门,走七八里路进城转悠,偶尔在街巷里看到鲜绿的草棵和树丛,就像饥渴的羊儿找到了水和草,异常兴奋。记忆深刻的是,那时嘉峪关市新华路两边粗壮的杨树,一到春天飞絮满城,落在人们的头上,像洋洋洒洒的雪花一样。

20世纪80年代末,我又从部队转业在嘉峪关定居,正式成为第二代嘉峪关移民。一到春天,嘉峪关人总是扛着锹镐去种树,一条马路一条马路地栽,一块戈壁一块戈壁地绿化。女人们头上五颜六色遮风挡沙的纱巾,就是风中最鲜艳的风景。她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东西南北的方言,傍晚披着一身沙尘朝家的方向走,酷似辛勤劳作的庄稼人,也像一棵棵移植来的苗木。

说起植树,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王雄国如数家珍:“在戈壁城市植树很难,栽一棵树,先得挖好一米见方的大坑或沟槽,筛出沙土,掺入从几十里外运来的土,回填0.8米,再每隔十天浇一次水。据估算,栽一棵树,劳动力除外,还得花费500元。”一张镐,一把剪,一柄铁铲,一颗心,看得见的草木葱茏,看不见的寒来暑往。几十年来,无数嘉峪关人风里来,雨里去,每年持续不断地绿化着戈壁、绿化着钢城,雄关大地处处留下嘉峪关人植绿播绿的足迹和记忆。

每年春秋两季的植树季节,在植树、拉土、施工现场,每天都有雄关人为改善戈壁环境,装点“钢城”而忙碌的身影,无数风,无数沙,无数日照和雨淋;看得见的土和泥,看不见的血与汗。特别是那些常年辛勤工作的园林人,饿了就着咸菜啃一块饼子,渴了喝一口冰凉的清水,四季忙碌在戈壁绿化的路上,渐渐的,“钢城”的树木花草一天天多起来。

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经过第一、第二代嘉峪关人的辛勤耕耘,嘉峪关的绿在第三代嘉峪关人大刀阔斧的建设中,完成了真正的崛起。连续二十多年持续开展绿化建设年活动,使嘉峪关建成了110多处公共绿地、37条道路的绿化美化景观,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9%,道路绿地达标率为99%。这些数字具体到嘉峪关人的生活中,就是出门不到1000米就能在绿荫树下散步,大生态公园成为家家户户的后花园。正像著名作家魏巍笔下所描写的那样:“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再说建湖。早期的嘉峪关移民,是多么渴望水乡人的生活,渴望水的滋润啊!在这个年均自然降水量只有85.3毫米,而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的嘉峪关市,要建起一座城市,要改变一座城市,这种难度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绝对无法想象的。但多年来,嘉峪关市综合考虑水生态空间、水资源条件、河湖联通、水系自然完整性以及文化保护的需要,充分考虑水量和水位需求和当地水资源条件,坚持综合协调,科学构建河湖健康新水系。先后实施了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讨赖河岸线景观、龙王滩遗址湿地保护工程、双泉水库、南市区“两湖一河”供水工程等多项重点水利项目,把建设与恢复不同历史时期的水文化、水景观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实现了人水和谐、河湖湿地与城市文化定位和谐一致的目标。连续20多年,先后建成21座人工湖,7座生态旅游园区,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7平方米。

这些“城中湖”日常蓄水量达800万立方米以上,成功支持着全市20280万立方米的年用水量,为工业、农业、生活、绿化等多方面的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百姓生活更为幸福和浪漫。溪涧、湿地、水湾、群岛、湖泊等形态各异的水体空间,凸显了“水在城中、城在水边”“隔窗能观景、出门便游园”的戈壁“湖城”特色。嘉峪关创下了“戈壁出平湖”的奇迹。

“钢城”是“湖城”的基础,“湖城”是“钢城”的提升。现在,戈壁嘉峪关市已经跨入“全国园林城市行列”,一个绿地、花草、树木、湖水遍布的“生态嘉峪关”立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燕子在清澈的湖水边低飞呢喃,小鸟在枝头跳跃,十里钢城槐花飘香,无论您是在路边树丛花草间徜徉,还是到雄关广场享受鸟语花香;无论您是漫步于东湖感受清风律动,还是在讨赖河畔观赏音乐“水舞蹈”,都能真切地在嘉峪关这座戈壁城市感受到“湖城”生态宜居的华彩乐章。

其实,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嘉峪关人在戈壁中的生态建设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戈壁荒漠创造钢铁奇迹再到戈壁荒滩创造绿化“湖城”奇迹的接力。嘉峪关人用长城和丝路积攒了历史的厚度,用戈壁建钢城让新中国的钢铁长城更为雄壮坚固,用“湖城”之绿绘就了生态文明的最美画卷。嘉峪关已然崛起成一座生态雕塑,并将成为丝绸之路上黄金段重要节点的生态屏障。这些变迁,折射出的正是新中国的生态热土、精神厚土、希望乐土。

新闻推荐

嘉峪关本土现实主义电影《小中年》在兰首映

本报兰州讯(记者吴正楠)7月5日,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北京小河淌水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嘉峪关广播电视台、甘肃修为...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