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草木半城湖 嘉峪关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甘肃日报 2019-06-28 05:30 大字

俯瞰嘉峪关花卉博览园。 本版照片为资料图,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提供

讨赖河生态旅游景区。

黑山湖美景。

嘉峪关南湖夜光楼。

在嘉峪关东湖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

工作人员监测水质。

山水围拢着“天下第一雄关”。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城草木半城湖”,登上嘉峪关城市地标建筑——西部明珠气象塔极目远眺,碧湖清波荡漾,绿水九曲蜿蜒,“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秀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只有91.3毫米,而蒸发量平均达2200毫米,属严重缺水地区。

为了打造出“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魅力之城,经过几代人呕心沥血的奋斗,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力投入,嘉峪关市已建成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明珠文化公园、讨赖河生态园、南湖文化生态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全市公共绿地已经达110多处,大型生态湖公园7座,人工湖20多个,城市人均水域面积达27平方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讨赖峡谷是历经千百年水流冲刷而成的自然景观,河谷里终年流淌着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夏日傍晚,人们三五成群信步走在平坦开阔秀美的讨赖河畔,或观景,或拍照,或倚栏闲聊;讨赖河上大型彩色音乐喷泉伴随着曼妙的音乐喷射着数十米高的缤纷水柱,与南岸雕梁画栋的夜光楼一起,形成河楼相依、水幕迭起、光影摇曳的美景;不远处的新文大桥上霓虹闪烁,缤纷的灯光倒映在河中,远远望去光影交错分外好看。

讨赖河生态文化景区已经成为嘉峪关市最具人气的地方,而在201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乱石荒滩。从这一年开始,嘉峪关市投资8亿元,实施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经过近3年的建设,6.5公里长的讨赖河市区段已建成连续水面景观,营造水面97.5万平方米,蓄积水量62万立方米,完成堤顶硬化、两岸绿化和亮化13公里。昔日荒芜的河滩整治成了美丽胜景,与远处的祁连雪山相映生辉。

为了提高讨赖河区域涵水能力,嘉峪关市实施了文殊镇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讨赖河两岸、龙王滩、观景楼阁广场等河道滩地披上了绿装。五颜六色的乔木、灌木、鲜花在这里安了家,近60公顷的荒滩经过整治变成了寸土寸绿的风景线。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城市供水量大幅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曾经碧波不竭的九眼泉水不再涌流。为了解决峪泉镇和城区浇灌用水,嘉峪关市政府决定在九眼泉处营造人工湖,调大草滩水库的水蓄用。如今的九眼泉湖掩映在柳树丛中,湖堤柳枝低垂,绿荫如盖。

近年来,嘉峪关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湖光山色、戈壁明珠”城市这一目标,又先后修建了20余座人工湖、110多处公共绿地,围绕人工湖,又建设了迎宾湖旅游园区、东湖生态旅游园区、明珠河公园、讨赖河公园等公园7座。这些人工湖泊淡季蓄水、旺季用水,在满足城市绿化和工农业用水需求的同时,也起到调节城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

波光粼粼,流水潺潺,嘉峪关市东湖生态旅游景区郁郁葱葱,层林叠翠。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景区建有人工湖56万平方米。每到夏季,这里绿树成荫,湖光潋滟,繁花似锦,吸引着市民们在这里尽情享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与亲密。

南湖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更是匠心独运,以水文化、水景观为主题,融会地域文化风情,将水利工程建设与展示水文化内涵相结合,构成了矗立在戈壁滩上的“水立方”。酒钢水上乐园、森林公园、雄关广场飘带河等亲水平台,构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生态园林。良好的水环境为戈壁明珠注入了更多的灵性和活力,使这座现代化都市拥有了湖光山色的独特魅力。

走进嘉峪关草湖湿地公园,天空湛蓝、芦苇片片、草长莺飞,各类鸟儿或在空中翱翔、或在水中踱步、或在芦苇间穿行……湖波水草、珍禽飞鸟伴着长城脚下的梦幻沙韵,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自天成的多彩画卷。

嘉峪关草湖湿地公园位于嘉峪关市东北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蒙新戈壁前沿,是由讨赖河、露头泉水和地下水形成的天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包括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草湖湿地内沙漠、绿洲、湿地、湖泊景观共寓一境的景观。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草湖湿地内植被以沙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群落为主,共有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2个主要的群系,有野生高等植物25科48属66种;野生动物27目49科142种,以鸟类居多,鸟类又以水禽数量居多,草湖湿地因此也成了鸟类迁徙的重要停留地、栖息地、繁衍地,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综合体。

2013年,嘉峪关新城草湖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投资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总面积3000公顷,规划核心区面积137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88.6公顷,在新城草湖恢复建设“草湖、芦苇荡、沙山泛沙泉、胡杨林、狼行湾、烽燧遗址、李陵碑、香太师拱北”等八大景观。

自创建以来,嘉峪关市坚持以湿地保护与修复为主,努力构建生态保护、科普宣教与合理利用三大体系,坚持以生态保护体系为基础,以科普宣教体系为重点,以合理利用体系为特色,修建专用输水渠道14公里,完成了270亩的植被恢复和配套滴灌系统,实施了10.59万平方米的湿地清淤疏浚和湖心岛及生态堤岸治理工程。同时,新建了1.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1公里的巡护木栈道、1.2公里的游步道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了砂石环湖道路4公里,有效改善了公园的基础设施。

今年3月19日,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嘉峪关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对嘉峪关印象最深的是将水用活了,用绿了,用靓了!”提到嘉峪关,不少游客纷纷为这座水韵之城点赞。可以说,嘉峪关的发展史是一部人与水的关系史,也是一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历史。

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走生态立市之路不动摇,把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引流成河、蓄水建湖,认真做好水的事业、绿的文章。

实现绿水长流,必须建立起更加科学的管理制度。嘉峪关境内有讨赖河、断山口河、文殊沙河等3条主要河流,有天然湖泊1处,有龙湖、双泉水库、九眼泉湖、大草滩等15座水库。嘉峪关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实行了市、镇、村三级河长制,特别是为了保护好明珠生态园、讨赖河生态园、迎宾湖水库这些城市名片,嘉峪关市给遍布境内的15座水库全部确定湖长,实现了水资源从河到湖的无缝隙保护。

2018年4月20日,嘉峪关市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通过省级验收,标志着嘉峪关市河湖长体系已基本建立,制度框架已形成。一年来,嘉峪关市围绕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七大任务,开展河湖整治专项行动,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河湖管理保护迈出了坚实步伐。

嘉峪关市正在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底线思维,把牢“三条红线”不动摇,以水价改革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全面节约。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构建特色水文化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最终实现“西护戈壁、东养湿地、南保水土、北扩水源、中疏洪道”的总体目标,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治水兴城”的精彩乐章。

新闻推荐

税务局 做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落实工作

本报讯(胡新春)5月份以来,市税务局把降低社保费率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扛实抓牢,稳步做好降低社保费率落实工作。加强组织领...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