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间,青岛嘉峪关学校始终走在教学改革前沿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大众日报 2018-12-01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薄克国

11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八大关海滨风景区的青岛嘉峪关学校。该校创办于1953年,改革开放40年间,学校紧扣时代脉搏,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对于深耕学校几十年的老教师来说,学校的变化总在悄然间发生。“那时候上课就是一支粉笔,在水泥黑板上板书,粉笔写起来还打滑。”1980年到校任教的教师郭亚平,提起30多年前的办学条件,不胜唏嘘。“后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变,基础教学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渐渐用上了投影仪、幻灯片,用上了三机一幕,用上了触摸一体机,上网学习,现代化教学,这几十年,变化真是大。”郭亚平说。

真正让嘉峪关学校闻名全国的是操行评语改革。

“一个天真的,总是瞪大了可爱的眼睛,看着老师甜甜笑,喜欢这样单纯美好的你……如果学习再认真些,做题再用心些,对自己要求再严格些,相信你会收获更多,好吗?”这是六年级数学老师田红霞写给班上一位学生的操行评语。

1989年的一个冬天,学校老师以第二人称写的评语一改过去的空洞、冷漠、千篇一律,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1993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来信指出:“小课题直接触及了关键性的大问题。这项改革是很有价值的。”

学校先后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七次会议、全国小学德育研究会第六次会议、全国教育督导会议、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建设经验交流等重大会议上频频汇报了这项改革成果。一本由学校主编的评语改革小册子《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向全国发行。

除此之外,嘉峪关学校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为中央教科所实验研究中心的实验学校,联合开展国家教委规划九五重点课题“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经历了无数次螺旋式上升的历练后,学校逐渐形成全新的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追求培养和塑造具有完满人格的价值理想为目标;学校抢抓互联网浪潮,在青岛市小学范围内第一个设置了网络教室,在青岛市首家建立了校园网,开发了校园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2001年3月,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部的验收,成为了青岛市唯一一所教育部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探求海底奥秘的海洋学院、开动脑筋激发创造力的创客学院、求索人文精神的文学院……如今,在大学里才有的“学院”也出现在嘉峪关学校里。

校长刘群介绍,为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青岛嘉峪关学校决定成立嘉童学院,下设嘉童海洋学院、嘉童创客学院、嘉童文学院、嘉童军事学院、嘉童礼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每年都要至少完成两个探究课题项目。

“‘学院制’有利于搭建个性多样、可选择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统筹、利用、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生特色课题的实践研究,并保障学生个性发展。”刘群说,学院建设将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参与、课内外与校内外相互融通的育人新格局。

刘群介绍,嘉峪关学校一直秉承“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不断前行,因为这种精神的传递,学校实现了青岛市基础教育的十个“第一”:岛城第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文明校园;第一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小学;第一所“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学校”;全国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首批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青岛市第一所“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第一批获得“山东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单位”的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第一批“青岛市海洋教育示范学校”。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我们要回归教育的原点。”校长刘群表示,“一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这将是学校永恒的研究主题。学校必将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向着现代化高水平名校的目标砥砺前行。

新闻推荐

多部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督查

本报讯(张世兵)为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日,市纪委监委、检察院、三区、综合执法、建设、环保等...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