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潮涌逐浪高 嘉峪关市不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纪实
本报记者 朱玲
从1995年到2017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路,嘉峪关市走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的创城路,嘉峪关市走得艰辛,但也坦然:市民们满满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是文明创建的最好诠释。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梦虽圆,站在新的起点,路漫漫其修远兮。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
对于正处于转型发展中的嘉峪关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更被赋予深刻内涵——不仅是立足当前,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现实所需,更是着眼未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战略选择。
如何让文明环境长久保持?如何让文明成为人民群众的习惯和自觉追求?嘉峪关市从建章立制与分解任务入手,不断巩固文明成果——研究制定了《嘉峪关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8年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嘉峪关市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积极探索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起草了《关于嘉峪关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嘉峪关市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中的测评标准进行任务分解,与91家单位签订了年度目标任务责任书。
润物细无声。风景优美的公园,道路边的路灯杆上,是交相辉映的公益广告;建筑工地的围墙上,是色彩斑斓的公益广告;小区里的草坪上花坛间,是通俗易懂的守德提示牌……一个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阵地在嘉峪关市主次干道、公园广场、建筑围挡、居民小区、公交站台、公共交通运载车体等多领域出现。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在公共场所、交通场站、主次干道、公园景区等地设置1万余块(处)公益广告宣传牌。同时,不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网络阵地辐射带动力,各市属网站制作专题网页20余个,各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2000余条。
在基层,“做文明人”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从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垂髫稚子,到自发组织成立巡逻队的耄耋老人;从烈日下汗流浃背的交警,到寒风中坚守岗位的志愿者;从第一缕阳光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到霓虹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从24小时不关机以社区为家的“网格长”,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老旧小区居民……大家用热情、汗水和爱心呵护着文明,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利民的理念。
特别是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嘉峪关市累计参与人员达30余万人次,排查清理卫生死角12000余处,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120余万吨,拆除、清理占道经营行为1.5万余起,清除“牛皮癣”小广告50多万张。雄关儿女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见证着嘉峪关市众志成城巩固创建成果的坚定决心。
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六大文明行动”,“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主题活动,“最美家书”征集展示活动,“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议活动……一个个活动助推市民文明素养的提升,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切切实实感受到文明的魅力。
此外,嘉峪关市还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制订了《2018年嘉峪关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方案》,大力挖掘诚信群体、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等先进典型,涌现了紫轩酒业、出租车驾驶员群体等先进典型。召开“共筑诚信·德润雄关”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共发布657条“红榜”信息和435条“黑榜”信息,有力震慑了失信行为。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没有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长期开展,是难以想象的。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深化“七大创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网站、文明家庭)活动,修订了《嘉峪关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召开了党政机关、在嘉单位创建文明单位观摩推进会,组织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骨干开展业务培训;启动第十四批省级文明单位评选推荐工作,向省文明委推荐9个先进集体和3名先进个人。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嘉峪关市,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成为建设文明雄关的一股强大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注册志愿团队255支、志愿者5.4万余名,发起志愿服务项目1054个。
志愿者戴上红袖套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守护一方平安;在火车站、客车站、机场志愿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关爱他人,让空巢老人身边有儿女般的关怀,让留守儿童身边有父母般的关心,让残疾人身边有亲人般的体贴……如今,志愿服务在嘉峪关市已蔚然成风,成为一道道“文明风景线”。
(转三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玉青)今年以来,镜铁区昌盛社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四办改革,使居民最多跑一次...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