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八棵树”精神甘当戈壁铺路石 ——记嘉峪关公路管理局退休老党员郑占乾及“八棵树”精神 李多进 徐霏

嘉峪关日报 2018-09-03 09:23 大字

李多进徐霏

扎根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八棵树”精神是新中国第一代公路人为祖国公路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这种崇高的精神成为指引一代代公路人奋进的明灯,也是我们城市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近日,记者采访了“八棵树”精神的缔造者郑占乾老人,从他口中了解到了当年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今年92岁的郑占乾是新中国第一代养路工人。1952年,当时只有26岁的他,带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崇高使命,来到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深处。他告诉记者,当年嘉峪关市自然环境恶劣,干旱少雨,夏季风沙满天,冬季寒风刺骨,地冻如铁,还有让人难以适应的高原反应,而公路基本上靠人工用洋镐、铁锹等简单工具修筑和养护,条件十分艰苦,更别说在这里种树了。但是公路如果没有广袤的植被保护,也会很快被黄沙吞噬。于是他萌生了自己种树养护公路的想法。

“不容易,当时不容易,因为不容易,我才种,啥东西都是人干出来的,我得试一试。”从嘉峪关公路管理局退休的老党员郑占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连说了三次“不容易”。

有了种树的想法后,郑占乾就召集了工友及家人,用简陋的工具在道班工房前种下了一排杨树,种树的过程郑占乾老人至今记忆犹新。他指着树旁的一道坡,讲起了当年那段岁月:“当时我在这里当班长,我们十个人,又过来六户家属,1952年春天,我们发动家属来这里植几棵树,当时没工具,没条件,就拿掏炉子的炉钩,把这窝窝捣虚,舀饭的勺子把沙子弄过来,就那么种的。”

时光荏苒,65年过去了,当年的八棵树在一代代养路人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道路两边昔日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也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而郑占乾也变成了耄耋老人,但是他没有忘记这八棵树,因为他的生命早已与这八棵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郑占乾老人说:“我感觉人活一世总得留点东西,人以后有个念头。我要不种这树就没念头了,我也活不了这么大岁数。我年年来,我的娃娃们来了,我给领上看看,当时我老婆有四个月的身孕,跪在这里挖坑,栽下的树。”

郑占乾和八棵树的故事既是老一辈公路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缩影,也是一代代公路人扎根戈壁、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甘当路石的精神传承。这八棵树,是嘉峪关人在恶劣环境中顽强拼搏的见证,显示了嘉峪关人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正是因为这些精神财富的存在,才会鼓舞后来者继续未竟事业,为人民幸福、国家强大、民族昌盛作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嘉峪关市民政局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护家庭监护失当的...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