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柔情 护佑雄关

嘉峪关日报 2018-05-24 09:32 大字
 

(接一版)“破案神速、犯罪克星”“人民卫士、一心为民”……一面面百姓送至市局及基层所队锦旗上的文字,既是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保一方平安的高度认可,也传递出对人民警察的深厚感情。

民生至上,民安为要。2017年,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6%,盗窃类案件同比下降47.9%,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5.02%;全市公安机关共移送起诉犯罪嫌疑人724人,刑事打击质效再创历史新高,经侦部门在“破案会战”中被省厅荣记集体三等功……一组组真实的数据和一项项取得的成绩,是嘉峪关市平安建设成效的最好见证,既让全体公安干警成就满满,更让广大群众深感平安指数大幅提升。

“智慧警务”提升战斗力

“以前破案就是用笨办法下苦功夫,挨家挨户询问,日夜不停蹲守,现在破案不光是刑警单打独斗了,多警种配合、分工明确、资源共享,犯罪分子根本跑不了,破案花费的人力、物力少了,破案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作为一名在刑侦岗位上工作了30年老刑警,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魏映怀对此深有感触。

近年来,嘉峪关市公安局不断深化“平安城市”建设,按照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生成模式,加强基础信息的采集、整合、利用,加强实战化条件下的信息警务平台研发和技战法的运用,通过“传统+科技”的有效结合,实现打防能力的新提升,为把嘉峪关打造成为全省新型智慧警务典型城市而不懈努力。

科技能催生强大战斗力——这已成嘉峪关市公安系统上上下下的共识。为此,市公安机关深化警务综合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理念,推进现有警综平台升级改造,梳理现有设备资源,整合接入各类视频1629路;引入超高清、宽动态、360度全景摄像机,确保重点区域、要害部位等全面覆盖,有效支撑实战;为全局基层部门民警配发了600余部全新数字对讲机、600余台移动警务终端,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核查即反馈”的一体化应用……

社区民警王维锋告诉记者,“移动警务终端已经在社区警务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录入实时传输大大方便了社区警务工作。”

创新思路破解瓶颈制约

改革破难题、攻壁垒,需要的是大智慧和破旧革新的勇气。

近年来,由于受场所条件、医疗水平、经费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患有心脑血管、肝炎、肺结核等严重疾病及故意吞食异物、自伤、自残的犯罪嫌疑人及吸毒人员,因不符合公安监所规定无法收押、收拘、收戒。而这些人自恃病残不能收押入所,流散社会继续从事吸贩毒、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又损害法律严肃性和执法公信力。

破解瓶颈制约,势在必行。为此,嘉峪关市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创新确立了“公安负责监管、医院负责救治、政府负责保障”运行机制及“基本医保、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医疗经费保障模式,并在市中医院改造建设了600平方米的嘉峪关市公共卫生救助中心(特殊病区)。中心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共收治各类病残吸毒人员181人,其中治愈康复后转监管场所168人。

看守所肩负着打击犯罪和看押管理的艰巨任务,对被监管人员,既要用法律的正义和威严去震慑,更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性化管理去保护和感化。在此前提下,如何确保监所安全,使在押人员始终置于强有力的约束、管理之下,以有效确保监所秩序、确保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这成为市看守所全体干警的所想所盼。

“通过长期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在押人员的文化素质,往往与他们所犯罪行的种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针对不同人的不同背景进行因势利导,用各种文化活动减少对抗情绪,消除紧张感。”市看守所教导员鲍雪源对自己的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

于是,办墙报、习书法、修国画、读经典、学法律等活动,在嘉峪关市看守所内蔚然成风。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看押环境氛围于无声处,在每一名在押人员当中入眼、入脑、入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押人员调节心态的能力明显提升,监室矛盾日益减少,为看守所消除伤亡事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看守也因连续12年实现无安全事故,于2017年4月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看守所”。

新闻推荐

嘉峪关市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全力守护“嘉峪关蓝” 李多进

本报讯(记者李多进)今年以来,嘉峪关市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嘉峪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峪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