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 李颖莲

嘉峪关日报 2018-05-11 11:32 大字
 

转眼,父亲已离开近3个春秋。日月易逝,思念难丢,尤其是夜深人静时,父亲那挺直清廋的身影就会浮现在面前,而那浑厚低沉的教诲格外清晰地萦绕于耳:“丫头,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要牢记,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做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这句话是在我1982年考上国家公务员时,父亲第一次对我异常严肃的说教;在弟弟88年考上建设银行职员时,父亲第二次重申了这句话,并将一本首页上写着这句话的褐色笔记本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弟弟;在我儿子奔赴军校求学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拉着外孙的手,又一次再三叮嘱了这句话,不过这次严肃中透着和蔼。我儿子曾经问父亲:爷爷,你为什么让我牢记这句话?父亲说:这句话是做人的根本,照着这句话去做人,你的人生会很顺。

父亲的一生,真的很顺,虽然吃了很多苦,也没做多大官,但他与世无争,无灾无祸,平安随意,子女孝顺,享年81岁。

对于我和弟弟,父亲不苟言笑、严谨节俭、脾气暴躁、耿直善良,我们既怕他,又崇敬他。这种怕与崇敬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童年、青年乃至中年,一直到母亲去世,才变成怜和爱戴。这种感情上的蜕变,现在想来,可能来自于母亲走后,父亲在感情上对我们的过分依赖吧。

父亲是1958年支援大西北建设,从兰州到嘉峪关的。他的一生是清贫的,也是富足的。

父亲用他半生的工资养育了母亲和我、弟弟。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和母亲、弟弟生活在农村,过一段时间就能收到父亲从远方寄来的钱或物,物的其中大部分是书籍和他穿旧的衣服。书是我和弟弟在小伙伴中提高威信的精神食粮,旧衣经母亲拆剪缝补,成了我和弟弟的新衣。

1981年,我们举家迁到了嘉峪关,父亲用56元的月工资,维持着一家四口的吃喝拉撒,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多亏每个单位都有农场,到丰收的季节,职工能分些菜、蛋、面和油。单位领导要特意关照给我们家多分一些。父亲说:组织的关怀我们不能忘。每到农场劳动日,父亲都会积极参加,有的职工因特殊原因去不了,父亲就带上母亲一起替人家去。分东西时,父亲总是最后才领。他说:多点少点好点坏点亏不到哪儿去。

有一件事,很长时间让母亲、我、弟弟都不能释怀。那就是关于母亲回城政策落实后,退休工资的领取问题。母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粮食大饥荒时,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务农的。在80年代初期,国家落实返乡人员回城政策,并可申请领取退休工资。虽然只有十几元钱,但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但父亲说组织上已经把我们的户口解决了,钱就不计较了。为此,母亲近半年不理父亲,我和弟弟也非常生气,问父亲为什么不申请,父亲只淡淡地说嫌麻烦。正如在湖北工作的爷爷去世时,爷爷单位让他继承房产,他也是淡淡的一句:怪麻烦的,捐给国家吧。现在想来,父亲一定不是嫌麻烦,而是与他信奉的人生哲理有关。

父亲爱干净,一生没有穿过皮鞋,四季都是黑帮白底的布鞋,黑帮慢慢褪色变灰,而白色的底边却亮白如新;他记过的账本,字迹工整,数码整齐,账面整洁如新,仿若从印刷机里印出一般,曾是全市乃至全省财税系统会计培训用范本;他的办公室每天都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在厚厚的一沓荣誉证书中,有一本家庭开支的日记账,那清秀俊逸的蝇头小楷和像比着尺子排列的数字,仿佛诉说着父亲认真、洁净的一生。

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但他对家乡却有着扯不断的牵挂。父亲留下的遗物中,有两个白色的信封,来信地址是:河南省济源县织城乡绮里村村委会。内里装着两封感谢信和两张收据,一张日期是1981年5月9号,金额一千元,另一张是1991年10月18号,金额是两千元,用途是分别是建校和修路。看着这两封感谢信,心中无比的感慨,感慨父亲是如何节省下这些钱,又是如何说服经常为钱发愁的母亲拿出这些钱的。

父亲在市财政局预算科的科级岗位上,整整干了二十年,全市每年的预算资金都要经过他的手划拨到各个项目上。每年到财政决算、预算的季节,是父亲最忙碌的季节,也是我们家最不安宁的季节。这个季节,父母吵架的起因只有一个:父亲生气地把敲门送礼的人拒之门外,甚至发怒将礼品扔出窗外;母亲就说:“有理不打上门客。”责怪父亲不懂人情,,即便不收礼,也应该好言相拒,不能让人难堪;父亲说钱是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该用的地方,送礼的人带着目的来,给他好脸,他就会顺杆爬……父亲就是这样一个认死理的人。记得有一年,春节前的一天,父亲下班回家,阴沉着脸,对母亲做好的饭菜挑三拣四,说馒头碱放多了,炒的菜咸了,掀翻了饭桌,走出了家门。后来听父亲的同事说,那天父亲为一笔预算款被削减和相关领导吵了一架。像这样的事,在父亲担任市政协委员期间,也时常发生。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仗义执言、不顾后果的人。我想,父亲当了近二十年科级干部而没有升迁,与他这样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吧?在父亲的病床前,我曾问过父亲是否曾经后悔过,父亲摇摇头说: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依然还是我!

父亲就这样用他的一生践行着他的人生信条,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时刻牢记着父亲的那句话,踏踏实实地做着该做的事。

父亲的信条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无论贫穷还是富贵,积极的、自由的、随和的、健康的、平安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新闻推荐

一季度嘉峪关市工业经济开局良好段楠

本报讯(段楠)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开局良好。1-3月,嘉峪关市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同比增长2.7%,增幅较去年同期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规上企业实现...

嘉峪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峪关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